我的位置:

汽油车真的会在2030左右停售甚至淘汰吗?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一、正确说法应该是:传统纯燃油车会在2030年左右停售 我的认知是,纯燃油车在2025年就会失去竞争力,实际上现在各个厂家常规板块的在研产品,基本没有纯燃油车了,这就意味着2025年前后,出来的新车,就没有纯燃油车。 不过,我们经常被误解的另一半则是发动机就玩完了吗?并不是的。 实际上,目前发动机再继续提高热效率的成本极高,空间极小,预期继续提高,不如在混动上做文章,混动上的突破比单纯的发动机更容易。 目前从混动开始,起码有三种形式:48V的微混,HEV的正儿八经混动,以及比较接近纯电形式的REV,至于插电不插电,只是一种形式。 一般情况下,HEV和REV我们不认为是“常规的汽油车”了。他们能够长期让发动机运行在高效点,节油效果更佳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双擎得到更好的动力性。一举解决经济性、动力性的问题。 可是这个套路,一般可以持续到2030-2035年左右,这也是各种国家、厂家声明自己不再生产纯燃油车的真正原因,可实际上发动机还是有的。 那么发动机什么时候会被淘汰呢?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在2030-2035,等基建上来,电池技术突破,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能上一个大台阶后,纯电一定会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也会在全社会里占到一个相当重要的比例,但是发动机+混动,有一定的可能性会继续活下去。 二、2030年关口最大的问题在于,充电仍然解决不了 可以说,汽油车在2030年的关口,淘汰不可能,停售也很难。最大的问题在于,充电仍然是解决不了的。 以我所在小区为例,共计9500个固定地下车位,现在基本上全部停满,按照90%的电车,峰值时刻40%的车在充电计算,按照基平均220V 36A计算,峰值时刻整个小区的充电电流为123120A。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装充电桩的便利程度还是整个电网的承载力,9年之内看不出任何可以解决的迹象。 电车的普及最应该走的道路还是农村包围城市,一般没有商务用途的农村用户很少有驾车长途出行者跨市跨省驾车出行的需求,而且单次出行距离短,出行间隔长。 可见,纯粹无长途需求,基本上只是当个短途工具的,离市县较近的可以买200km续航的入门电动车;出行需求较少或基本无长途需求的的可以购买300km续航的低配电动车;出行需求较多的可以购买混动车,短途出行基本上靠那100km的纯电续航解决。 再结合农村自家用电的”超级慢充“比如MINI EV的2KW”每小时分别可以冲10公里,随用随冲,即使按照300公里续航来算,从0-100%,30小时充满,对于农村的用车需求完全可以满足。 三、从停止研发、停售到停止上路,至少是15年 很多人没搞清楚停止研发、停售和停止上路这三者的区别,其实这三者代表的时间跨度至少是15年。 首先,停止研发意味着淘汰的开始。目前国内和国际车企公布的停止研发新一代燃油车的时间节点一般在2025-2030之间。燃油车的研发周期通常在3至4年,也就是说2028年-2034年之间仍“可能”会有新车上市。 现在成熟的传统车企至少有两三个品牌,10多个车型,近百个车款,每年少说有两三款改款或全新推出车型上市,上市节点通常被称为ME或MI。到2030年后,这一节奏会极大放缓,如果新能源车研发跟不上,甚至断档,这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损失市占率的风险极高。 其次,停售意味着淘汰倒计时。停售的应对动作与车型退市相似,厂家在老车型EOP前,通常会储备3至10年的备件,然后再拆除老产线,进行产线改造为新车型铺路。 按常规估计停售时间应该在2031年前后。所以2030年这个节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燃油车停售。很多消费者关心的是:停售前燃油车还能不能买? 我的答案是:一二线城市不建议买,三线及以下可以抄底。从之前国五切换国六的经验来看,一二线城市对于政策响应积极性高,执行严格。很多厂家此前过于乐观,以至于切换政策出台时措手不及,只能打骨折甩卖。 最后,强制停止上路意味着正式淘汰。我个人估计,从2030年前后停售开始,到完全停止燃油车上路,至少需要5至10年时间,一些相对落后地区可能会存续更久。 当然这取决于国家决心和民意之间的博弈。这期间可能会出现燃油车二手车贬值、备件升值等情况。到这一阶段真的就该为燃油车竖起墓碑了,耶稣也留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