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放虎归山? 在回答为何不将东北虎放虎归山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为什么要将老虎放虎归山? 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老虎属于顶级食肉动物,它们主要以大型食草动物为食,尤其是以有蹄类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杀领地内的熊、豺、狼等食肉动物,可谓是生态链中的王者。 老虎在狩猎过程中,不仅会控制住它们的猎物种群数量,而且还会控制猎物的种群质量,淘汰猎物种群中的老弱病残,减少野生动物的传染病发生。 老虎虽然是食肉动物,但它们也能充当食腐动物,尤其是死亡没几天的猎物,对它们而言就像是“免费的午餐”一样。而我们知道,遗骸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会被微生物分解,而微生物分解遗骸不仅速度慢,而且微生物会大量滋生,污染周围的水源或者植被,如果被其他动物所接触,有可能会导致它们患病。 而老虎属于食肉动物,胃酸较强,对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具有抵抗能力,所以它们能够食用新鲜遗骸而不生病,从而清理掉当地的安全隐患。当然了如果是重度腐败的微生物,还需要真正的食腐动物,比如:胡兀鹫出场。 正是因为老虎在野生环境中的生态作用如此重要,所以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地保护它们,甚至不惜斥巨资修建生态走廊,将它们从俄罗斯吸引到我国森林之中。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让东北虎能够在我国扎根下来,我国还大力保护它们的食物,比如:狍子、野猪、鹿等。 然而,以上这些都是针对野生东北虎,人工饲养的东北虎数量再多,也只是能延续东北虎的基因,无法发挥它们的生态价值。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将人工饲养的东北虎放虎归山,让它们发挥出自己的生态价值呢? 放虎归山 实际上,放虎归山这件事专家们考虑得远比我们多得多,我们通过“完达山一号”被放生的故事,就能够看出,为何人工饲养的东北虎,不能被放生? 今年一头2-3岁的亚成年雄性老虎完达山一号,误入我国东北一个小村庄,不过,完达山一号在刚开始并未伤人,而是躲在一处废弃民宅之中,想等到天黑之后再悄悄离开,只是没想到被人类发现,噪杂的声音使得它产生应激反应,在逃跑过程中伤人,伤车。 后来,人们使用麻醉针将其麻醉,然后被拉去人工环境下检查身体,经过检查无误之后,当地决定将其隔离45天,但却有很多专家表示反对,最终完达山一号只经过了20天左右的隔离,就被放归野外。 尽管如此,我国一些专家仍旧表示,放归完达山一号要越早越好,并且表示:越早放一天,成功几率越高,损害越小。 原来,野生动物在野外生活时,必须要保持野性,其中老虎的野性就是怕人,因为它们自小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所以它们会天然害怕人。 但当它们和人类接触过多,尤其是知道人类会为它们提供食物时,它们就可能变得不再怕人,甚至将人和食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会在下次遇到人时,不仅不主动躲避,反而有可能主动靠近。 而人在遇到野生老虎时,难免会害怕,做出错误的举动,从而引发老虎产生应激反应而伤人。 也就是说,想要将老虎放归野外,同时还不伤人,唯有让它们从小生活在不接触人类的环境之中。 因此,仅仅将老虎野化,只是让它们具有了狩猎能力,但并未让它们拥有怕人的天性,这样的老虎具有伤人危险,不便放生。
我的位置:
人工繁育东北虎近千只,为何不能放虎归山?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