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挖令人厌恶的米虫 (1)米虫究竟是什么动物? 这种令人厌恶的虫子就叫米虫,也叫谷虫、谷牛,它的学名叫米象(Sitophilus oryzae)。它是一种鞘翅目的甲虫动物,具有飞行能力,是一种很难缠的动物。 米虫是全变态动物,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这一完整过程才能变成具有飞行能力的甲虫。米缸里密布的小虫子就是成虫形态的米虫,它早在还是虫卵的时候就被它的母体注进了谷物内部。米虫的母体具有飞行能力,会有意识地往未收割的粮食以及囤积在粮仓内部的陈粮注卵。 (2)米虫为何会出现在大米里面? 米虫的繁殖能力十分强,一次可以繁殖500颗虫卵。米虫虽然只有几个月的寿命,然而它一生理论上可以繁殖8-9次。也就是说米虫可以用大量的繁殖弥补寿命短的缺陷。 为了保护寄生的虫卵,米虫会把一整颗米粒蛀空然后把虫卵注射进米粒,注射好后会从身体里分泌出一种物质封住洞口。米虫的卵呈半透明的椭圆形,一端要比另一端大。米虫的卵十分小,只有0.6——0.7 毫米长,0.28 ——0.29 毫米宽。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以清楚地看清米虫虫卵的内部结构。 米虫的虫卵会在7——16天的孵化期之后变成幼虫,被母体寄生在粮食堆的幼虫会有意识地寻找食物,积蓄能量来为自己的进化做准备。米虫30天之后会像蚕一样作茧把自己整个身体包裹起来。被包裹住的米虫会通过7-10天的茧期变成成虫。 变成成虫的米虫就比较难对付了,因为它具有飞行能力,活动非常灵活,而且会假死。成体的米虫喜欢炎热潮湿的环境,如果家里的米生虫了应该看看是不是屋内的环境是不是过于炎热潮湿。 (3)米虫为何是害虫? 寄生性极强的米虫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公害,因为它除了极其寒冷的地方都有分布。米虫除了会攻击未收割的稻谷,还会寄生在小米、麦穗、玉米等粮食作物中。米虫在变成成虫后会食用袋子里的粮食充饥,而且它们会把粮食咬得乱七八糟的,米袋里的碎米就是被这些寄生虫糟蹋过的粮食。 被米虫咬过的粮食除了会变成碎屑外,还容易发热变软。发热变软的粮食霉变后会吸引其他以农作物为食的害虫,这些发现有食物可吃的其他害虫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赶来大快朵颐。最令人厌恶的是赶来的害虫不仅会吃下霉变的粮食,还会继续糟蹋没有问题的粮食。 (4)被米虫啃过的粮食能吃 虽然米虫对粮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它相较于其他害虫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会传播瘟疫。米虫不会携带细菌以及病毒,被它糟蹋过的粮食碎粒如果不嫌恶心还是可以食用的。在中国缺粮的时候,甚至很多人会把稻米里的米虫和稻米一起煮熟吃下肚。
我的位置:
中国储粮的“敌人”!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