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4日电 (张澍楠)“水”放多了自然要往回收。北京时间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于11月启动缩债计划(Taper),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150亿美元。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于北京时间4日宣布,维持现行利率0%-0.25%不变。同时,将于11月启动缩债计划,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150亿美元,准备在必要时调整缩减购债规模的步伐。 美联储决议声明还提到,11月份稍晚,美联储将购买7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12月将分别购买6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可以说,上述两方面均在市场预期之中。早在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透露,可能最快在下一次会议上宣布(Taper)。他还提到,逐步减码量化宽松(QE)并在2022年中旬左右结束是适宜的。 何为Taper?首先要解释的是QE,QE指美联储通过购买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疫情冲击让美联储2020年再次开启大规模QE操作,甚至在当年3月祭出“无限量”QE。 Taper是伴随着QE之后的美联储货币政策重要环节,其原意为“逐渐变窄”,目前美联储启动Taper是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规模,逐步退出QE。 “放水”虽然刺激了经济,但副作用也很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中新经纬记者,美联储启动Taper主要是为了减少“放水”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称,通货膨胀是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显而易见的风险,随着供应链紧张、圣诞购物季的来临,显得尤为突出。 “从一系列经济信号看,美联储收紧QE应对通货膨胀风险,以及退出经济刺激的信号是比较明显的。”刘春生比喻,Taper相当于慢慢踩刹车,逐渐缩减负债,通过这种方式使货币供应量逐渐下降,相比较看加息步子会更大。
我的位置:
美联储宣布实施Taper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