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瞄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库。 最尖端的产业,最先进的技术,最宜居的环境,最完善的生活配套。粤港澳大湾区将是高端人才的首选地。 要充分研究行业、研究政策、研究各种扶持措施,充分了解吸收了之后才能更好地为创业所用。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的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得到较大改善。在工业固废垃圾方面,被视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置,甚至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也得到更多人士的重视。 长期关注环保的香港创业青年邵敬心便将废旧轮胎资源的综合利用作为自己的第二次创业项目。在此之前,他已经专注实业多年,他曾是中山一家灯饰制造厂的老板,以出口业务为主。 邵敬心口中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就是以废轮胎为原料,通过基于热解技术为核心的WTC产业模式,高效转化生产成再生环保材料以及再生能源,如再生炭黑、初级油等。在广州黄埔一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他和团队正在紧张筹备着项目工厂的投产工作。这是国内首个废橡胶热解示范项目,已被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一期项目预计于明年6月验收投产。 深入企业内部学习三年 另起炉灶投身实体制造业 在内地创业生活近27年,邵敬心早就克服了两地之间语言的障碍。普通话、粤语,他都能随时切换,而且说得非常流利。 “我自小就有很多内地朋友,我跟他们很玩得来。”邵敬心说,虽然自己在香港出生长大,但由于父亲在香港内地两地开工艺品工厂的关系,他在小时候就接触到很多内地到香港打拼的“打工仔”,其中有不少是香港的“新移民”。吃苦耐劳、平易近人,这是邵敬心对他们的印象。小时候放学后到工厂待着,他经常跟这群工人一起玩。 耳濡目染下,邵敬心年纪轻轻时就有了到内地发展的念头。由于父亲经商的关系,他也经常跟着父亲到内地城市出差。他甚至主动请求工厂里的“新移民”朋友,回内地时带上他。他想更多地了解内地,接触内地的人和事。 从校园走到社会,邵敬心曾经投身互联网行业,与政府合作做虚拟金融平台,由于缺乏经验,同时受外部市场因素等影响,那次创业惨遭“滑铁卢”。“在金融的圈子里面待久了之后,感觉不太合适自己,还是实业创业项目更加适合我。”他开始反思创业道路的方向。 之后,邵敬心把目光投向了灯饰制造。内地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更让邵敬心坚定了到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决心。他找到内地一家灯饰制造厂,在这家公司里面工作了三年。从设计到制造,从企业管理到市场拓展,他慢慢地去学习了解灯饰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运作模式。“我原来计划在公司里学习两年,最后我又多呆了一年。”三年之后,邵敬心从这家公司辞职,另起炉灶,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灯饰工艺公司。 及时退出转投环保领域 瞄准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 这一次创业,有了经验,加上市场环境景气,邵敬心公司的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外不少酒店、会所、机场等场所都用上了他们的产品。 选择实业,邵敬心希望能走得更远。他认为,做实业要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人才等内生动力。约在2008年,他敏锐地察觉到二线城市用工成本不断抬升,为此,他提出自动化生产的计划。要实现自动化生产,意味着要将现有的生产线进行全面改造,这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改造成本,他的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得到其他合伙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