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狼狈的“狈”究竟是什么动物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说起“狈”这种传说中的动物,不得不提一下周公。 多数古代学者认为,《诗经·狼跋》讲的是周公。周公旦摄政时期,被谣言困扰,说他有篡位之心。周公有口难辩,很是窘迫。因此诗中说“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好比一头行动不便的老狼,往前走踩了自己胡子,往后退又踩了尾巴。 所以“狼狈”作为形容词是从“狼跋”演化来的。“狈”作为一种动物,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的《神异经》,相传是奇人东方朔所著。文中说,“狈无前足,一云前足短不能自行,附狼背而行,如水母之有虾也。” 意思是,狈没有前腿,也有人说它前腿很短,只能趴在狼身上一起行动。为什么狼愿意和狈搭档呢?《本草集解》中说,“狈足前短,能知食所在”,它擅长发现食物,或者猎物。 看来狈在两千年前就比较神秘,通常只在传闻中出现。民间认为它就是狼的“狗头军师”,极其狡猾,能给狼出谋划策。 《说文解字》没有收录“狈”字。《康熙字典》对“狈”的解释是,“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 古人大都认为狈是狼的近亲,或者就是先天畸形的狼。如果没有狼托着它,它就失去了行动能力,因此很“狼狈”。 现代的观点也认为,狈属于犬科,狼的近亲。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狐狸和狼杂交的品种,有先天缺陷,出生率非常低。总之,狈的智商很高,名声很臭,和狼一起“狼狈为奸”。 有反对者说,或许根本就没有狈这种动物,成语“狼狈为奸”可能源于“蛩蛩駏驉(jù xū)”,即古代传说中的两种动物蛩蛩和距虚,需要彼此配合才能生存。可是,古书记载的蛩蛩和距虚都是食草动物,人畜无害,和狼、狈应该不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