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中方重型合成旅硬实力压制美俄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七十一年前的半岛战争,我方在海空军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几乎凭借着陆军的一己之力硬是将美方从鸭绿江一路赶回三八线。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既豪迈又心酸的说法:“美方是钢多气少,我军是钢少气多”。豪迈的是我军以弱胜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心酸的是家底太薄不得不让我们的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来对抗敌人的钢铁洪流。值得欣慰的是,如今我们不仅有了强大的海军、空军、火箭军,陆军更是可以做到“敌人的钢多,我们的钢更多”。以旅级地面部队的火力配置为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如今我军都已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从功能定位和配置规模来看,我军的重型合成旅基本对标美方的ABCT(装甲旅战斗队),都是陆军负担正面攻防作战任务的主力,不仅可以及时得到上级单位(我军是集团军,美方是师)以及其他军种的火力支援,自身同样堪称“武德充沛”。我军1个重型合成旅下辖4个合成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1个作战支援营、1个勤务保障营,总兵力在5000-6000人之间;美方1个ABCT下辖2个装甲营、1个机步营、1个骑兵营(相当于侦察营)、1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支援营,总兵力超过4000人。 一线突击力量的对比,我军重型合成旅算是略占上风,拥有112辆99系列主战坦克和112辆04系列步兵战车,对比美方ABCT的87辆M1A2主战坦克和120辆M2A3步兵战车。双方都有5公里以上的远战火力(我军有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炮射导弹,美方有步兵战车的车载反坦克导弹),3公里以内的近战则主要是125毫米坦克炮和120毫米坦克炮之间的对决。至于二线支援力量,美方就明显相形见绌了,当然美方地面部队历来都更加依赖航空兵支援,而我军的理念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航空兵只要打好伞就行)。 美方的旅属炮兵营全部家当就是3个连的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个连有6门炮,总共18门炮。我军的旅属炮兵营有3个连的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1个连有9门炮,总共27门炮。尽管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杀伤威力(最大射程22公里,射速8发/分钟)明显逊色于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最新型号最大射程40公里,射速8发/分钟),但是凭借数量优势可以弥补单炮性能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还有1个火箭炮连,配备9门11式122毫米火箭炮,这才是我军的旅属炮兵营最为强大的火力输出单位。 11式122毫米火箭炮采用模块化设计,单炮40个发射单元,再装填时间只有几分钟,最大射程超过40公里,使用制导弹药精度可达米级,火力密度也远胜自行榴弹炮。自行榴弹炮的理论平均射速较高,可是在实战条件下必须快打快撤,极少有长时间原地开火的机会,实施火力覆盖的最佳选择还是瞬间输出能力强悍的火箭炮,毫无疑问9门11式122毫米火箭炮的打击效果肯定比18门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强得多。再加上1个重型反坦克导弹连,配备9辆红箭10发射车,射程10公里,即可反装甲又可反直升机。 另外我军的旅属防空营还有红旗17防空导弹车和09式35毫米自行高炮(自行高炮平射打击地面目标也是很生猛的),美方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不过考虑到需要抵消美方的空中优势,这一项就忽略不计吧。接下来再看看营级支援火力,我军在合成营中配属了1个火力连,有2个炮兵排,总共配备6门10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还有1个单兵反坦克导弹排和1个单兵防空导弹排。重型合成旅下辖4个合成营,就有24门10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最大射程13公里,射速10发/分钟,并有先进的观瞄火控系统,堪称最强营级火炮。 美方ABCT下辖2个装甲营和1个机步营,共有18门M120/M121型120毫米迫击炮(牵引式/车载式),最大射程7.5公里,跟10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单兵反坦克导弹和单兵防空导弹则不占编制,直接下放班级部队。 综上所述,我军的重型合成旅集机械化、信息化、合成化之大成,在硬件方面丝毫不输美方的ABCT,相对俄方则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一线作战兵力更加充实,支援保障兵力高出一级配置(战时限制部队快速扩充的最大瓶颈往往不是一线作战兵力,而是支援保障兵力,我军的这种编制特点正是充分考虑到应对大规模战争的需求),尤其是炮兵火力更是直接碾压对手,“地表最强”的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