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比亚迪想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随着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鲇鱼效应”使得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有了危机意识,各家车企为了抢占未来市场,纷纷向新能源领域进军,甚至一些不相关的企业例如小米也不例外,那么国内的这些新能源车企哪个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特斯拉呢? 如果说吉利是中国的大众汽车,那么比亚迪就可以被称作中国的“特斯拉”,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多年前就认为传统的燃油汽车给日益枯竭的资源和不堪重负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将来必定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 正如吉利最早是制造和销售冰箱一样,比亚迪也是跳槽而来,当年的比亚迪把一门心思全放在手机电池领域了,冥冥之中注定了它和造车领域是相关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比亚迪在国际上已经是国产的“门面担当”了,远销亚非拉多国,就连我们的老“邻居”日本都进口了多辆比亚迪电动巴士以取代它们本国老旧车型。 新能源一直是我们弯道超越的“利器”,其实在特斯拉落户上海之前,我国新能源市场没有这个域外搅局者,发展的尚好,而且本土品牌也并没有相关经验去服务好广大消费者,自从特斯拉强势进军中国市场,以颠覆的设计和强大的产品影响力,带给中国消费者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并且这份消费感知是建立在同等价格的层次上的,豪华车企也未曾带来的驾驶感。 举例来说,特斯拉的5秒多加速成绩能在30万级别的豪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过去的国产车市场,这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如今,这些消费者都奔着这个梦去了。但特斯拉问题也不少,做工有所欠缺,品牌创立时间不长,但这些缺点都被高光滤镜给掩盖掉了,直至最近一段时间,时常爆出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且不负责任,多次拒绝道歉,引起消费者不满,这就给中国品牌敲响了警钟,中国车企是否能够补齐这一短板,做大做强“国产之光”,比亚迪率先给了我们答案。 去年强势推出的比亚迪汉,充分释放产能后,连续多月破万,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它的高销量并非建立在薄利多销的基础上的,顶配版的比亚迪汉售价在28多万,和特斯拉不相上下,虽然目前销量离特斯拉的Model3有很大的差距,但两款车的销量离得最近的一次仅有30%的差距,表明Model3碰上了崛起的对手,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占,但两者的定位却不大相同。 特斯拉一如既往的先征服顶级消费群体,紧接着再是高端,中端用户,定位的阶层十分明显。而比亚迪反向而行,是从下而上,想在基础做工上下足功夫,投放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在细节上打动消费者,此外比亚迪自身的电池,电控和电机技术也是非常成熟,能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加强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