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馆新浪官博上发送一则私信聊天截图,致谢为其成功纠错的10岁的小学生游客,并表示错误已很快订正。4年级小学生为博物馆“纠错”,这谁家孩子这么厉害?华商报记者随后联系到这位10岁的河北小游客田佳沛,简单采访后证实:人家果然是别人家的娃!17日晚,小田和妈妈跟随到宝鸡出差的爸爸来西安旅游,第一站就是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我喜欢历史,又学了快3年的书法,期待西安之旅,期待碑林博物馆。”田佳沛说,“到西安第二天一早就去了碑林博物馆。”18日上午10时许,小田和妈妈顺利进馆。“每个展馆我都看得挺仔细,尤其是我正练习的颜真卿的字,碑刻的感觉比平时我在字帖里看到的要更加栩栩如生!”小田说,“大约11点左右,我们到了那块出错的碑前。”据小田讲,那块碑刻放置在走廊过道一侧。“碑刻上刻着‘陕西藩署增置颜柳碑记’字样,下面‘清光绪十七年’后的括号里标注为1689年,看到这个时间我直觉不对,就对着我妈喊,‘妈,这个时间有问题?’”

小田的妈妈温女士说,孩子用挺大的声音冲我喊,‘妈妈,这个时间有问题’时,我有点尴尬的。馆里静悄悄的,几位游客都转头看我儿子,我心想:咋这么张扬的?在专业博物馆里,你个小孩儿能挑出什么问题?”“但儿子又说:妈妈,光绪是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1875年继位,1898年开始戊戌变法,咋可能出现1689年。”温女士说,“即便儿子说了这么多,我还是不太相信。我问他说这个时间会不会是碑刻写成的时间,但儿子指着碑刻上的颜柳说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唐朝人,1689年是清朝。”据温女士说,小田还指着这块碑刻相邻的一块碑,刻有“雍正十二年,后标注的时间是1734年”。“儿子对我说,妈妈你看这块碑上两个时间就是吻合的。”温女士说,“我还是半信半疑,用手机搜了半天。后来,我心想儿子能提出质疑已经很可贵,不管对错,都应该被听到。所以就带着他先到讲解处再到游客中心,却都没找到可以反映问题的人。”温女士说:“提出质疑但没得到回复,儿子很期待。从馆里离开后,还在门口的水泥台上坐了一段时间,看会不会有人找他。”温女士说:“有点魂不守舍,我就想怎么帮帮他。”看到其他游客在玩抖音,温女士突然想着官方抖音号,然后就有了大家看到的私信内容。据她说,发完私信后,下午参观鼓楼、钟楼时,儿子每隔一段时间都问是否有人回复。“直到20日上午10时许,碑林博物馆官博发来私信及订正后的正确时间后,已回到家的儿子高兴地‘wohoo’了几声!”温女士说,“尤其是碑林博物馆还赠送我们一次免费游的机会时,儿子说一定要再去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