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蛇非常恐怖,但你知道蛇在自然界有多悲催吗?各种属性被天敌全面压制,简直就是毫无胜算,甚至还会被老鼠捕食,比如大连蛇岛上的黑眉蝮蛇,在冬眠时就会被褐家鼠捕食。 蛇类在地球上能有当下的族群规模,也算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 1.蛇鹫 蛇鹫体长约1.2~1.5米,腿特别长,在笔直站立的情况下,体高能达到1.5米,常生活在非洲热带稀树草原和开阔森林地带,是非洲的特有鸟类。 别看蛇鹫的学名带个“鹫”字,就认为蛇鹫跟咱们印象中的老鹰一样,时刻翱翔在蓝天中,实则不然,蛇鹫虽然自带飞行技能,但它却更喜欢走路,往往一天能走几十公里,所以蛇鹫也被称为“行军鹰”。 蛇鹫最喜欢捕猎蛇类,不管无毒还是有毒,在它面前都没有任何胜算,关键武器还是在蛇鹫那一双“大长腿”上。 当蛇鹫发现蛇类后,它就会迅速跑过去,接着就用双腿不断挑衅蛇类,出于生物本能,蛇类也会反击,但蛇鹫的体力远超于变温生物的蛇类,所以不需要多久,蛇类就会陷入体力不支的窘境。 接下来就是蛇鹫的攻击时间,它会用脚不断攻击蛇类的头部,多次重击后,蛇类基本都会陷入晕厥,甚至有些蛇的头骨会当场碎裂,也就是当场死亡。 下面的环节,自然就是蛇鹫的进餐时间了,蛇鹫就跟吃面条一样,将蛇类吞入腹中。 蛇鹫攻击蛇类的制胜法宝,就是“一寸长,一寸强”,腿的长度可以完全压制蛇类的攻击,而且普通蛇类的尖牙,是无法破开蛇鹫腿脚上的角质层的,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蛇鹫对蛇类的压制性就很强。
2.蛇雕 蛇雕的攻击方式跟蛇鹫完全不同,蛇雕具备优越的飞行能力跟视力,通常蛇雕会在300米高的天空中搜寻地面的猎物。 当蛇雕发现蛇类后,它会悄然从蛇类的后方展开突袭,为了能高效率捕蛇,蛇雕进化出了又短又粗的爪子,同样,蛇雕爪子上也有很厚的角质层,蛇类无法破开防御。 蛇雕从高空俯冲而下,一只爪子抓住蛇类头部偏后的位置,另一只爪子压制住蛇类的中后段身躯,接着用坚硬的喙不断啄击蛇类的头部,没几下,蛇类的头骨就会被蛇雕啄的粉碎,你说蛇类该怎么反击? 完全没有反击的可能性。 如果遇到大一点的蛇类,蛇雕的双爪还是如此,但它并不会着急展开攻击,因为大型蛇类一旦挣脱束缚,蛇雕很容易被缠绕致死,所以双方就拼体力。 还是那个缺点,蛇类的体力耗不过蛇雕,最后只能在精疲力尽之下,沦为蛇雕的腹中餐。
3.蜜獾 最近几年,“非洲平头哥”蜜獾在网上的热度居高不下,经常有传出蜜獾敢挑衅“非洲一哥”狮子跟“非洲二哥”鬣狗,拥有毒免体质等等。 觉得有必要好好说下蜜獾,非洲大草原虽然食物看似充裕,但竞争也相当激烈,蜜獾去挑衅狮子跟鬣狗的现象很小,而狮子鬣狗为什么不攻击蜜獾? 主要是因为蜜獾体型太小,而且还会释放臭气,狮子鬣狗根本懒得理它,而不是怕它,当然也有脾气不好的狮子直接吃掉蜜獾的现象,蜜獾的战力真的没有网络上这么高。 可能有人说,蜜獾把毒蛇当辣条吃,确实蜜獾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压制非洲黄金眼镜蛇、黑曼巴蛇、鼓腹咝蝰蛇,但也不是全面压制,而且蜜獾一旦走出非洲,在面对其他毒蛇时,有可能中毒身亡。 上面提到的几种非洲蛇类,它们的毒液主要是神经毒素,简而言之,毒素进入血液中才会生效,蜜獾虽然没有鹰爪上厚厚的角质层,但它的体内有“nAChR受体”,这种物质是蜜獾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诞生出来的。 科学家也做过实验,“nAChR受体”在面对蛇毒时并非无敌,也就是说,如果蜜獾被毒蛇咬到,进入蜜獾体内的毒液量比较小,那么蜜獾自带的“nAChR受体”就能硬抗下来。 可如果毒素量超过了“nAChR受体”最大限度,蜜獾也会死亡,所以很多纪录片中,蜜獾被毒蛇咬到后会“睡一觉”,其实是陷入昏迷了,能醒过来就万事大吉,醒不过来就直接挂了。 而且蜜獾的毒免体质,大概率只适用于非洲大草原上的蛇类,一旦遭遇美洲、亚洲等地的毒蛇,蜜獾不一定还能免疫小剂量毒素。 不过在非洲草原这片区域,蜜獾压制毒蛇还是有较大把握的,只是偶尔“翻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