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高端光刻机市场被美国控制?技术之复杂,我们真的无法仿造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美国造不出光刻机吗? 再过几天,华为公司的开发者大会就要召开了。华为公司目前还是有一点办法的,那就是鸿蒙系统和HMS服务,这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最后的底牌,但华为手机今年是不可能搭载鸿蒙系统的,因为鸿蒙系统在手机上的体验仅有安卓手机的70~80%。 华为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芯片,别看华为公司的智能手机业务做得有声有色,软件的生态现在也不错,但是软件这个东西,是没有天花板的,它是灵魂,必须要有物质实体,硬件是很重要的,总不能有趣的灵魂是250斤吧。 最关键的还是集成电路,尤其是集成电路的设备,如果能拥有一台顶级的光刻机,并且能够布置一条生产线,情况就不一样了。但仅仅是65nm的芯片生产线都要20~40亿美元,何况是华为需要的5nm/7nm芯片,没有几百亿美元,连个“浪花”都没有。 研发费用也很吓人,现在老美的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它擅长计算机的硬件制造,因为硬件设备的核心都是芯片,英特尔每年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了百亿美元。所以半导体行业谈何容易。 但是有一个问题,看似老美也没有半导体设备的制造商啊,工艺最厉害的,也是台积电,不是老美的企业,老美的垄断是在哪里体现出现出来的呢?它能不能造出光刻机?不好意思,老美想要造出光刻机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那它为什么不造呢? 光刻机的技术真的很复杂?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好处就是国际分工,有些发达国家专门从事高新技术的研发,本国的制造业搬到发展中国家去。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是很多的,有人口的红利,制造业适合发展中国家;然后一些很落后的国家,它们没有工业,只能是出售原材料。 以前,分工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比如一条手机生产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然后大的分工,就是以企业为单位的,比如半导体行业,有些公司服务设计架构,有些公司负责设计芯片,有些负责生产;而超大规模的分工,就是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的。 分工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提高效率,毕竟整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构筑自己的产线,肯定会浪费不少的资源,所以才有全球化。但是全球化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提供原材料的国家和负责生产的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那怎么办? 很明显,我们就是不想给老美打一辈子工,也想过上自己的好日子。美国不制造光刻机的原因,就是分工。它是老板,它把光刻机的制造分散到了全世界,然后控制这些公司就行了,比如三星、台积电、荷兰阿斯麦,全部都要乖乖听话。 老美对半导体的垄断更多是体现在光刻机上,看过老美星球大战电影的人都知道,里面的激光剑是真的厉害,老美电影中也有不少的激光武器。对于光刻机说,光源是个大问题,其次是光的折射,最后是精准控制。 光学是个大学问,如何获得稳定的光源,就是个大问题;如何缩短光源的波长也是一个大问题,波长越短,晶圆上的晶体管图像就越小,工艺就越厉害。老美的IBM公司从二战之后就开始研发电子产品,二战时也曾研究武器,这家公司对于光的研究很早。 激光技术就是老美光刻技术最大的体现,现在浸润式光刻技术的提出者林本坚,在老美IBM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研究的光源是深紫外光,之后老美又开始研究极紫外光(EUV)。 现在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是使用13.5波长的EUV光源,在蔡司镜头的折射下,才能制造出14nm以下的芯片。 对不起,我们没有办法仿造 不仅如此,老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半导体行业被日本人挑战,当时是日本最辉煌的时候,经济上世界第一,可以买下老美。日本的佳能和尼康同时掌握了半导体原材料和半导体设备制造技术。 那时候,老美出手了,它成立了一个“EUV LLC”联盟,垄断了极紫外光(EUV)的技术,尼康和佳能被排除在外,荷兰阿斯麦公司捡了个大便宜,加入了联盟,成了“小弟”,帮助老美制造光刻机。 至于买一台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来仿造,那就别想了,肯定没有办法,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人家在光刻机内部有警报器,前脚一拆,后脚警报器就响,甚至还有自毁装置;这种级别的设备,荷兰阿斯麦会派人留守,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眼皮底下。 除非是彻底撕破脸,否则真的不能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