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一针一药治疗帕金森

发布人:管理员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锥体外系疾病。中医称为“颤证”,又称“震颤”“振掉”证。其临床表现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为主,伴有情绪不稳等精神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现象。本病发展缓慢,逐渐加剧,以本虚标实为特点,初期标实明显,病久则本虚显露,且以本虚为主。本虚以肝肾阴虚、气血两亏为基础,标实以风、火、痰、瘀为著。标本互为因果,本虚可导致标实,标实可加重本虚。由于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耗损,人到中年之后,肝肾本虚,气血虚衰突出而导致风、火、痰、瘀孳生,风、火、痰、瘀兼作,又作为致病因子而加重正气虚衰,耗伤精血,导致肝肾阴虚,为本病的病理基础。

    一针一药治疗帕金森

    1、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阴虚风动

    由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筋脉失于濡养,阴虚风动。

    症状:四肢震颤,或以某一肢体为主,肌肉强直,动作笨拙,精神紧张或睡眠不足加重,多兼有头晕目眩,耳鸣,急躁易怒,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口干少苔,脉弦细或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息风。

    方药:大补阴丸加味:生龟甲、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山药、知母、黄柏、钩藤、白蒺藜、丹参、赤芍、白芍、珍珠母、麦冬、川芎、白僵蚕、火麻仁。

    加减:潮热加青蒿、醋鳖甲;阴虚火旺明显,手足心热,口苦咽干加玄参、黄柏;肢体麻木,血瘀阻络加鸡血藤、当归;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阳虚肢冷,舌淡白,加巴戟天、山茱萸、炮附子、石菖蒲、肉苁蓉。

    针灸:肝俞、肾俞、膈俞、天枢、足三里、公孙、复溜、太冲、太溪、百会、神庭。

    (2)气血双亏,血虚风动

    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柔筋而生风,风胜则动。

    症状:手足震颤较重,项背僵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动不便,神呆懒言,面色白,气虚乏力,或有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舌质淡,苔白薄或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柔筋。

    方药:定振丸加减:天麻、秦艽、全蝎、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防风、白术、黄芪、威灵仙、人参、黄芪。

    加减:筋脉拘紧,震颤不止,风重者加白僵蚕、蜈蚣;失眠、心神虚,加炒酸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便秘者加肉苁蓉、生大黄泡服,便通即停。

    针灸:足三里、阳陵泉、心俞、脾俞、胃俞、中脘、膈俞、血海、章门、行间、气海,行平补平泻法。

    (3)气滞血瘀,血瘀阻络

    本病初期,虚证表现不明显而以本虚标实为主,由于年老体弱,肝郁气滞,气滞血瘀,阻闭络脉,筋脉失养而拘挛。

    症状:肢体震颤但以肌肉强直,动作减少明显为多见,肢体屈伸不利,呈铅管状或齿轮样强直,动作迟缓,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化瘀息风。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姜、老葱、当归、柴胡、香附、牛膝、地龙、丹参、天麻、麝香(冲)、全蝎、蜈蚣。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老葱、麝香通窍祛瘀;生姜辛散以助活血祛瘀之力;柴胡、香附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牛膝、地龙、丹参养血行瘀;天麻、全蝎、蜈蚣息风通络,祛风止痉。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肾阴虚,口燥咽干加生地黄、沙参、枸杞子;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

    针灸:百会、正营、肝俞、膈俞、血海,均用补法。太冲、大椎、风池,上肢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均用泻法。

    一针一药治疗帕金森

    (4)脾虚痰聚,痰热动风

    素体丰盛,脾虚痰聚,痰瘀化热,热盛动风。

    症状:形体素盛,神呆懒动,头胸前倾,头或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行动迟缓,运动减少,迈步困难,身体沉重,胸闷脘痞,泛恶欲吐,痰多色黄,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息风定痉。

    方药: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法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橘红、远志、栀子、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生甘草、僵蚕。

    加减:饮少纳呆,腹胀加青皮、山楂、厚朴;痰热盛,心烦口苦,面赤目红,身热加黄连、连翘、青黛。

    针灸:风池、大椎、曲池、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筋缩、丰隆、行间、内庭,行泻法。

    (5)肝郁化火,阳升风动

    情志不畅,气郁化热,肝阳升动而化风,风胜动摇,则筋脉掉动。

    症状:眩晕头胀,面赤易怒,腰膝酸软,头摇及身体震颤,不能自主,每于情绪激动、夜卧不安时加重。舌红,口苦,苔薄黄,脉弦紧。

    治法:滋阴潜阳,清肝息风。

    方药:摧肝丸加减:胆南星、钩藤、黄连、滑石、青黛、僵蚕、天麻、甘草、朱砂、竹沥水、生地黄、石斛、麦冬、牡丹皮、菊花、薄荷。方中以胆南星、青黛、钩藤、僵蚕清热祛风;天麻平肝息风;黄连清热解毒;滑石清热利湿;生地黄、石斛、麦冬育阴生津;牡丹皮清虚火;薄荷、菊花清热明目,疏肝解郁;朱砂镇静安神。

    针灸:百会、悬颅、风府、风池、曲池、合谷、太冲、阴陵泉、曲泉、蠡沟、太溪、三阴交、足临泣。太溪、三阴交用补法,其他穴用泻法。

    2、针灸对症治疗

    (1)针法随症取穴

    ①上肢震颤,握物无力或困难。

    取穴:内关、阳池、合谷、太冲、肩髃。

    操作:均用泻法,留针20 分钟。

    ②下肢震颤,步行艰难。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承扶。

    操作:足三里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③四肢肌肉紧张,强直,挛急,屈曲困难。

    取穴:风池、天柱、曲池、尺泽、合谷、阳陵泉、足三里、行间。

    操作:行间、阳陵泉用泻法,余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④头摇,项急,点头,嘴唇颤抖。

    取穴:百会、风池、承浆、曲池、后溪、申脉。

    操作:后溪、申脉用泻法,余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⑤书写困难。取穴:风池、大杼、曲池、外关。操作: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⑥华佗夹脊:从颈椎开始,下可取到腰椎,根据病变不同而取相应的椎体阶段。上肢震颤以颈胸夹脊为主,下肢震颤以腰夹脊为主。

    ⑦头穴:震颤取从前神聪到悬厘连线,此线称顶颞前斜线,针刺此线上1/5 段主治下肢震颤;中2/5 段主治上肢震颤;下2/5段主治头摇动,嘴震颤;一侧震颤取对侧,双侧震颤取双侧。肌紧张取从百会到曲鬓连线,此线称顶颞后斜线,针刺此线上1/5段主治下肢肌张力高;中2/5 段主治上肢肌张力高;下2/5 段治头项肌张力高。一侧肌张力高取对侧,双侧肌张力高取两侧。

    (2)灸法

    常用灸法为艾条温和灸大包、期门,每穴10分钟,对于改善僵直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阳虚痰瘀内阻可温和灸神阙、足三里。

    (3)耳针

    取穴:神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肘、膝、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