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网购是商场购物的克星吗?

发布人:管理员

    

网购是商场购物的克星吗?

    前两天双十二,我到商场闲逛,发现到处是促销的广告。走进一家男装店,店员对我说:双十一是线上促销,双十二是商场购物节,打折力度也很大,先生你看看?

    我说,随便走走,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可逛。这位店员说:以前那家店改了门面,真没什么可看的,你再往前走,可到儿童乐园啦。

    近两年逛商场,此种情形经常出现。好好的一家店面,说换就换。商场内的服装店,不再像过去那样鳞次栉比,几乎只剩下几家大型品牌店。

    以男装为例,通常只看到优衣库、ZARA、H & M、JACK & JONES 这几家。全都是外国的品牌,广告做得好,价格也不贵,它们抢占了商场的黄金门面。女士服装店也一样,也只有几家光鲜亮丽的品牌店——好吧,恕我叫不出名字。

    其实,低端的服装市场,同样也在经历变革。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卖服装的几条街,以前有零售也批发,一度红红火火,现在不行了,生意变得好萧条。过去一天赚几万元的服装店老板,现在只赚一两千,还要交那么贵的租。

    前段时间,我听一位朋友想开服装店,正为她担心呢。她却说:不指望赚钱啦,就是每天看看漂亮的衣服,心情就很好。这好似文艺青年“我想开个咖啡馆”的任性。由此可见,以往常见的街边小服装店,也基本赚不到钱,都被消灭了。

    服装销售行业剧变,最根本的原因是网购崛起。淘宝就是从卖女装开始的,很多线下商店都把业务做到网上,几十块钱的衣服曾是淘宝主流。后来有了天猫,大型品牌店也把生意做到网上。最后工厂也开网店,真正做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种业态很受欢迎,批评的声音也不少。一个理由是:网购看起来方便,其实它在毁掉本土服装业的长远。都想赚快钱,不想打品牌,高端品牌拱手让给外国人,自己人杀得两眼血红,赚几十块的利润。

    还有说法认为,购物太方便不好,快买快卖,迅速消耗,生产一大堆垃圾,还剩下什么?每年双十一购物节,讨伐网购的文章都能刷屏朋友圈。

    还有种貌似深刻的见解,认为网购正在毁掉经济。有一篇假借英国爵士之口的文章说,商场可以把人吸引到街上,产生“随机消费”。比如夫妻逛街,买买衣服,吃饭看电影。网购毁掉商场,是在毁掉城市活力,等等。现在都用快递,网上点几下,在门口探着半个脑袋收快递,成什么呢?

    网购正在横扫一切,很多人不安。他们把商业转型过程中的失落萧条,归咎于网购。他们看到线下艰难,却看不到线上商业的宏伟。

    很多门店确实在关闭,其实生意大多搬到了网上,反而活得更好。消费者坐在家中,就能遍览全国商品,购物成本更低,这些都是可观的福利。

    网购讲究快送,还要物美价廉,但它不能取代线下商场。两种商业形式,本质还是两种消费。还是以服装销售为例吧。网购当然很强大,逛商场的人图什么呢?

    服装销售是体验性很强的购物活动,很多人就是愿意到商场购买。对他们来说,只要价格不是贵得离谱,商场购物还是比在线下单愉快很多。那种穿戴得光彩照人,在落地镜前盘旋的感觉,对许多人而言,实在是一种享受。

    近两年“虚拟现实”技术很热门,马云放出话来,要搞“VR购物体验店”(在家里戴着眼镜逛网店,就像逛真的商店那样)。我想,距离真正的的逛商场买衣服,还是有很远距离吧。商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场景,岂是在家戴个眼镜逛网店就能取代?逛商场是一场穿戴光鲜的社交活动,这种需求不容易消灭。

    网购在发展,消费在分野。网购是穷人的朋友,有钱才逛得起商场,这是长期的趋势。商场将朝着体验和享受方式发展,长期来看,利润率高的产品会更有优势。

    反映在服装领域,昂贵的品牌商店才能立足。国外服装在品牌化道路上走得早,他们抢得先机。他们也在抢占网购市场,降低身价迎合消费者。现在刚刚起步,国内服装品牌还有很大的机会。

    网购没有摧毁实体,它创造了新的实体经济。中国很多工厂都倚赖网购而存在,它们创造的就业,远比网购消灭的就业多。网购行业雇佣了几百万快递员,这是货真价实的实体经济。

    就连看似被网购重创的“商场经济”,其实也没有萧条。过去熙熙攘攘只为买东西的人群,现在很少见了。跑去逛商场的人并不必然“买东西”,他们也许像我,只是走走看看,在奢侈品展台前流连。

    商场还有儿童乐园、餐馆、影院和游戏厅,这些都是网购无法取代的场景。网购没有消灭商场,而是让商场更美好,商场成为城市里最全方位的休闲娱乐场所。

    这么说吧,任何对网购的讨伐,都是不值一晒的蠢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