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式骑兵刀是我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该刀是在借鉴缴获侵华日军32式骑兵刀的基础上,在前苏联定制的(时间是在1960年左右),以当时中国的技术,难以达到技术要求,因为骑兵刀对刀刃部分的要求很高:两马对冲,惯性极大,再加上大力挥刀,刀身受力巨大,所以骑兵刀的技术要求比一般刀要高的多。
而前苏联制造马刀多年,经验丰富,再加上工业也比较发达,所以,65式骑兵刀的刀身部分是委托加工的,刀身镀铬是在国内完成,整刀是由南京某兵工厂组装的。骑兵刀1965年设计定型,主要配发骑兵部队(新疆,甘肃,内蒙古),也有部分不同兵种的部队在阅兵时作为仪仗队的佩刀使用。随后,由于我军骑兵部队的大量撤编,因此,该刀生产量不大,只生产了一批,便终止了它前进的脚步。
65式骑兵刀是借鉴缴获侵华日军32式骑兵刀基础上设计的,它与日军32式骑兵刀相比较,有很大改进:1.在长度和重量上有所加长和加重;2.刀条进行了镀烙处理;3.闭锁完全改进,避免了诸如日军32式骑兵刀在使用过程中,在刀条入鞘时,由于用力过强,造成闭锁断裂的弊端;4.佩环由单改为双佩环,可以肩背; 5.刀柄纹理增大,握持感更为坚实、稳固,另外,该刀相比日军32式骑兵刀,在外观上更为威猛、强悍,更具“军味”。
骑兵部队官兵在使用该刀后普遍反映,在飞奔的马背上使刀进行劈、砍、斩等战术训练科目中,我军的骑兵刀比小日本的更具威力,侵透力和斩切面更强!重1.6到1.85公斤的马刀挥舞起来,缺少臂力是很容易伤着自己和军马的,所以只有那些资深骑兵的马刀才会开刃,新兵的马刀是不开刃的;但即便不开刃,借着军马的冲击惯性,在马上平置的一柄军刀仍然可以轻易地把敌人的头颅削落。骑兵的精神和传统,都蕴藏在这柄军刀之中了。
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直至60年代中期,我军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这种军刀长102cm,轻捷、锐利,在部队平叛和剿匪作战中,颇受广大官兵的欢迎。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骑兵则使用苏联制造的1927年式骑兵军刀,其形为高加索式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1891—30年式7.62mm步枪枪刺。1965年,值我国成建制骑兵师、团将撤裁之际,我国生产并装备了65式骑兵军刀,根据刀长及质量依次分三号,其中2号刀长为96cm,3号刀:全长:92.5cm ;刃长:78cm ;刃宽:3.2cm ;刃厚:0.5cm ;刃材:420不锈钢 ;硬度:54HRC ;表面:镜光;柄材:全钢;柄长:12.5cm ;鞘材:军规版全钢;军绿装刀鞘;刀重:1000克;鞘重:600克;总重:1600克;其他:刀刃半开锋,双开加强筋减重槽,不锈钢全包围护手,刀柄内置锁定出刀结。
65式骑兵军刀外形除刀柄材质及闭锁装置和刀鞘挂环外,与日本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大致相似。尤其是刀柄护拳内有皮指挂革。65式骑兵军刀是我军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不久便彻底完成使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曾拥有10多个建制师,数十万匹战马奔腾如海洋,方圆数千公里的西部草原上都是人马营地。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目前,骑兵营作为机动性最强的兵力一直参加巴彦淖尔军分区的战备值班。驻守在阴山脚下。这支最后的骑兵每天仍然操练着传统的骑兵科目:马上斩劈、乘马射击、马场马术、乘马越障、野外骑乘、骑兵阅兵式等。
虽然65式骑兵刀未能经历战火的洗礼;未能砍去侵略者的头颅,但肯定有很多骑兵战士曾骑在山丹马上,挥舞着战刀,奔驰在草原上,这也是山丹军马场全体职工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