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金准商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人:管理员

前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网络强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加速汇集,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报告梳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探究了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新营销、泛娱乐产业、新零售产业、本地生活服务、在线旅游、在线教育、新金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予以展望。


有容量才能有作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



技术是未来中国的国之重器

中概股的回归是中国完成跨代竞争的标志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使世界呈现出跨代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以后,相对而言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地区。然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落后国家弯道超车成为可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互联网产业直接跨过PC时代,从移动互联网起步。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容纳更多互联网和技术类上市公司。



功能性独立继续推升中国网站数量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功能简单清晰也是创业者的策略之一

在BAT等互联网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定位将不再适合初创企业,选择BAT布局中的薄弱领域,以这一领域用户所需功能进行创业,成功概率有可能更高。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扩容压力较大

2020年,信息技术行业将有4万亿市值的上市压力

按照最后一轮投资结束后,2-3年就会产生上市压力的周期判断。2017年4300亿的风险投资,在2020年将迎来新的上市节点。按照常规投资总额占持股比重10%的常规来看,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在4万亿左右。



经济结构调整后的二次腾飞

实体经济支撑了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与商务服务会从其它中拆分

传统八大产业增加值未来复合增速较低



资本市场的火热源自于产业本身

网络经济远高于GDP的行业增速




网络产业复合增速数倍于传统产业

移动购物仍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主体,未来移动广告增速最快

艾瑞统计预测,从2011-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结构来看,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将出现回落,而移动广告和移动支付所占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此外,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不断成熟,趋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2016-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较快的是网络广告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预计未来三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出现大幅增长。





网络经济的强盛源自于用户

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枯竭

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






微观层面人口红利始终存在

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业竞争过度滋生灰产





网基操作终端已产生认知共性

未来PC端将以工作为主平台,移动办公与娱乐需求并存

PC,手机Pad三大网基操作终端中,视频由于本身行业特质问题,使其所占有的用户实用时间普遍比较长。而搜索与电商几乎是现代白领在办公室的主要上网活动,在有PC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提高了电子商务使用时长。而手机端秉承了通讯工具的基础属性,又因为人类本身存在大量社交需求,这与手机终端的认知定位相温和,加之其便携的特点,提高了通讯聊天在手机端上的主导地位。而Pad的存在比较尴尬,相比而言,用户对Pad的认知更像游戏机,因此与休闲有关的产品所占时长最高。整体来看,PC的工作主平台作用在移动办公的驱使下,将会被弱化。


工作平台影响PC产业

移动办公彻底普及时,PC电商交易将不复存在



尚未破解的移动商业模式密码

应用分发的流量暴涨,反映出流量变现依旧是主流商业模式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三次浪潮

媒体属性的回归,流量变现中流量的概念将被扩大


01新营销

网络营销的新阶段

2017年网络营销关键词:智能与原生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近4000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占比将超过50%。受网民人数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在2017年的关键词为“智能化”与“原生化”。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的玩法更加熟悉,广告类型也随着原生广告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广告与内容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视频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更习惯的内容形式,视频类广告也得到较快发展。同时,AI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新晋者高歌猛进,细分领域风云变幻

信息流广告成主要增长点,蚕食传统展示类广告蛋糕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形式中,电商广告占比为29.8%,与去年基本持平,信息流广告占比超过1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索广告占比仍将持续下降,预计在2020年将保持在20%左右的份额。

未来更加原生的信息流广告也将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规模仍将不断增长,从而成为未来网络广告增量市场最主要的一员。

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原生的魅力:快速迭代的花样形态

以信息流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5年内可见的两千亿市场

原生广告的发展随着媒体内容流的不断增多、媒体承载形态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扩张。以信息流广告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形态,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88.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73.1亿元,预计在五年内可达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成为原生广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搜索广告虽在人工智能结合中在未来也将稳步增长,但增速将在五年内低于新形态的原生广告。但同时,在如此乐观的市场环境下,原生广告也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相对瓶颈期。其瓶颈主要来自于媒体内容的承载能力(库存量)、用户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信息流广告一枝独秀

营销SaaS和户外广告潜力巨大



流量固化加速,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

亟待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从1997年英特尔在ChinaByte上投放的第一个互联网广告算起,中国数字营销已经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其获得了超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作为广告基石的流量,其固化现象越发明显,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量增量放缓;2)流量存量向头部集中。基于此,艾瑞分析认为,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02泛娱乐产业


经济发展为文化娱乐发展提供契机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文娱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化娱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GDP在总GDP中的占比为4.1%,而美国的占比为6.5%。随着中国的人均GDP于2016年超过8000美元,在互联网普及和IP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中国娱乐行业将实现爆发性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相比美国发展水平,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实力增长,人民物质水平提升,未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将以高于美国的速度增长。



泛娱乐行业整体进入健康发展期

克服“低俗”、“盗版”等弊病,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互联网泛娱乐行业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载体,进行生产、传播娱乐内容的平台所处的整体行业,当前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二次元)、在线直播和短视频形式。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兴起,网络承担的角色从通讯、办公逐渐向娱乐伸展,而网络娱乐资源的丰富度和传播的便利性,逐渐促使其成为用户娱乐的主流方式。


多内容形式互补,融合成为关键词

市场不断新生,为整体泛娱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17年预计中国互联网泛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98.8亿,较上年增速高达41.8%。

过去在线上渠道,出现了许多变现效果良好的新兴行业如在线视频、直播、短视频、二次元市场等,为互联网娱乐市场不断扩充市场空间带来重要贡献,预计未来随着用户行为的持续转移,线上渠道将成为用户娱乐功能的主要承载体。艾瑞分析,未来互联网娱乐发展将由如下原因促进:1)线上娱乐更具灵活性,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少;2)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更多新的娱乐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网络文学等,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体验;3)线上娱乐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娱乐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4)相比内容和形式更为局限的线下娱乐,线上娱乐给用户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及更丰富的娱乐内容。



整体结构向“一超多强”发展

新兴娱乐类型促使用户从“内容消费”向“内容生产”转变

游戏作为互联网泛娱乐领域起步最早的形式之一,拥有强大的用户付费意愿,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经过前两年游戏用户的快速积累后,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未来增速减缓但依然为泛娱乐行业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在线视频在经过多年布局后,成为互联网用户基础最大的网络服务之一,近年来各视频平台逐渐从媒体角色向内容提供方角色跨进,在广告收入基础上促进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在高粘性高频率的用户基础上,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为泛娱乐行业中第二大细分行业;此外,伴随硬件成熟,直播和短视频行业迎来新的生机,并大大激发了用户的内容生产热情,促使整体互联网进入“全民内容时代”,未来随着商业化探索逐渐成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泛娱乐行业普遍“马太效应”显著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使得资本成为博弈的关键


以IP为核心,各行业间边界模糊

与粉丝经济结合成为内容持续运营的关键

经过长期的发展,泛娱乐行业各细分行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行业间的合作与渗透不断加深,生态链逐渐发展成熟。在此趋势下,明星IP和内容IP都成为泛娱乐生态下的核心资源,价值不断凸显。IP可以将文学、影视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串联起来,满足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产业打通整个泛娱乐生态链。围绕顶级IP开发一系列商业模式成为主流;结合粉丝经济进行IP的持续运营,帮助整个产业持续性产生价值。




03新零售产业

线上零售平稳增长

<p style="padding: 0px; border: currentColor; border-image: none; color: rgb(64, 64, 64);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Arial, "Hiragino Sans GB", 宋体; font-size: 14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