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球的任天堂旗下增强现实手游Pokemon GO上月6日率先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上线,到现在这款游戏已经正式开放了一个月的时间,账面总收入已达到了1.6亿美元。Pokemon GO推出后不久任天堂的股价就连续飙升近75%(在Pokemon GO游戏推出后的三个交易日内任天堂的股价就上涨了53%),市值增加120亿美元,并创下了自1983年以来的股价单日最高涨幅。在7月19日,任天堂股价在东京交易所飙升超过10%,市值涨至390亿美元以上,甚至一举超越了索尼。
这款游戏的最大亮点就是使用了一直备受关注的AR技术,这给了玩家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
1、AR的定义
1.1 AR与VR的区别
说起AR就不得不提起VR。二者目前通常被市场看做一个整体,但其实二者差距仍然是十分巨大的。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简称VR)技术是在计算机上生成一个三维空间,并利用这个空间提供给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虚拟,让使用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简称AR)技术是计算机在现实影像上叠加相应的图像技术,利用虚拟世界套入现实世界并与之进行互动,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技术层面来讲,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都是值得关注的新技术,两者虽然都能够代替传统的2D屏幕,但是差异还是很明显。前者带来沉浸式体验,娱乐效果更出众,但缺乏互动(比如观看比赛直播,无法与其他人分享);增强现实则能够带来更自由的软件使用体验,比如用户可以戴着“酷镜”随意将第一视角拍出的照片或视频实时分享到微博、微信、优酷等第三方平台。
最典型的AR产品有Google Glasses,它将触控板、显示器、摄像头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它联网并在视野内使用地图导航、电子邮件等服务。
AR具备三个主要特征:
1、虚实结合:简单地说,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并且可以把我们的感官带入这个世界。而AR是利用虚拟世界来加强现实,比如在一条真实的道路上面加入一些虚拟的车辆。与VR技术不同的是,增强现实技术不会把使用者与真实世界隔开,而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和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中来,以实现对现实场景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场景中实现与现实相关知识领域的理解。增强的信息可以是与真实物体相关的非几何信息,如视频、文字,也可以是几何信息,如虚拟的三维物体和场景。
2、动态交互:用户在VR中交互的对象是程序中设定好的虚拟环境,而在AR中,用户则需要通过增强现实系统中的交互接口设备,以自然方式与增强现实环境进行交互操作,这种交互要满足实时性,才能避免目前VR中容易出现的眩晕问题。
3、三维注册:“注册”(这里也可以解释为跟踪和定位)指的是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进行一一对应,且用户在真实环境中运动时,也将继续维持正确的对准关系。而实时的三维定位,带来了大量的数据计算,这对中央处理系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1.2 VR与AR的关系
VR的最大价值,在于他是AR时代的门票。
VR在技术上要求低于AR很多,是先于AR成熟的一种体验,适用场景和前景小于AR,但他的普及速度快于AR,佩戴成本和交互方式与AR趋同。换句话说,VR是AR到来前的预演,是过度到AR时代的必经阶段,是链接现有时代与AR时代的高速通道,最终会走向融合。
在VR时代创造的交互方式,积累的专利,都将为AR时代带来巨大的收益;在VR时代积累的口碑和用户,将成为厂商在AR时代爆发的基础;在VR时代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在AR时代也将继续繁荣壮大。
1.3 AR产业链 <
AR市场的价值链主要有五个阶段,即研发、制造、组装、分销、市场销售。研发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投入巨资以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该阶段主要职能包括产品原型、工艺开发和流程审批等。近年来,Google、Qualcomm、Samsung Electronics等企业为AR技术投入越来越多的研发经费。制造阶段进一步将产品原型发展为硬件组件,为AR设备和软件内容开发打下基础。组装阶段将各组件融合成最终交付产品,主要包括封装和测试两部分。然后,由系统集成商或制造商开发的AR产品通过分销渠道在市场上流通。AR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如零售、品牌专卖店、电子商务网站、B2B服务模式等。
2、AR的市场现状
2.1 AR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将会超越VR 成为主流技术
尽管目前VR仍然占据市场的主流,但长期来看AR却比VR更具增长潜力。比起VR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AR技术可以触及到更多的人,它能够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建筑、教育等行业均成为AR技术赋权的重点领域。
自2010年以来,AR领域获得的投资已经超过24亿美元,其中的90多轮融资都发生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2016年至今,AR领域获得的投资总额约为11亿美元。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投资AR,抢占先机。
2015年5月,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Metaio的德国AR公司。该公司主要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AR应用软件。2014年年底,苹果收购了一家从事脸部视觉识别的公司——FaceShift,该公司的技术能够利用摄像头对用户脸部图像进行实时捕捉,甚至可以生成虚拟的头像。据悉,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特效团队曾经使用了上述公司的技术,让外星人的脸部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此外,苹果还曾经收购了以色列的硬件公司PrimeSense,该公司主要为微软的Xbox游戏机制造Kinect动感捕捉摄像头。该公司具备了先进的手势动作识别技术。在AR领域,用户一般不会使用手持控制器,因此识别手部动作十分重要,这一技术也能够用于AR头盔中。
谷歌和联想合作,推出Project Tango项目。该项目旨在赋予智能手机3D绘图和创造AR体验的能力。Tango智能手机将于2016年发货,相当于是一个完整功能的AR设备。除了自身开发AR项目,谷歌还投资了AR创业公司Magic Leap。Magic Leap专注于AR技术的研发,其最终产品很可能是一款头盔,可将电脑生成的图像投射到人眼上,最终在现实图像上叠加一个虚拟图像。 <
Magic Leap算是知名度很高的AR创业公司。2016年2月,Magic Leap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7.935亿美元的投资,阿里、谷歌都参与了本轮融资。据估测, Magic Leap的估值至少达到45亿美元,这比两年前Facebook收购Oculus的价格高出了两倍。Magic Leap研发的技术依然处于半透明状态,没有任何产品出现,我们目前只知道它主要研发方向就是将三维图像投射到人的视野中。
最新预测指出,到2017年,AR市场收入将增长至52亿美元,年增长率竟逼近100%。随着大量资金注入AR项目及AR创业公司,尤其是随着谷歌、佳能、高通、微软等大公司的入场,我们已经看到第一批消费级AR产品的涌现。随着实际商业利益的出现,AR将成为消费、医疗、移动、汽车以及制造市场中的“下一件大事”。
至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市场全口径行业收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AR市场收入为1200亿美元,VR市场仅为300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四倍。之所以AR市场收入大于VR市场,是因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闭环体验,对游戏玩家很有吸引力,但对大众用户却价值不大,而AR技术可以更加方便的穿戴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尽管目前VR技术的市场仍然占有优势,但长期看来,AR技术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成为主流。
AR市场规模则将从2015年的30.4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568.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9.61%。2015~2020年期间,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AR应用需求是AR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各种研究机构表明,AR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未来世界的入口。
2.2、硬件市场——整体快速增长,显示器最快
总体上,AR市场可以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目前能够确定的AR硬件类型有以下几种:
•手持设备(Handheld Devices)
•固定式AR系统(Stationary AR Systems)
•空间增强现实(SAR)系统(Spatial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s)
•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s ,即HMD)
•智能眼镜(Smart Glasses)
•智能透镜(Smart Lenses)
智能手机正是手持设备的代表。我们正经历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的大爆炸时代,这将会促进AR的普及。这些设备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显示器分辨率越来越高,处理器越来越强,相机成像质量越来越好,传感器越来越多,提供着加速计、GPS、罗盘等等功能……这些成为了天然的AR平台。尽管手持设备是消费者接触AR应用最为方便的形式,但由于大部分手持设备不具备可穿戴功能,因此用户无法获得双手解放的AR体验。
固定式AR系统适用于固定场所中需要更大显示屏或更高分辨率的场景。与移动AR设备不同的是,这些极少移动的系统可以搭载更加先进的相机系统,因此能够更加精确地识别人物和场景。此外,显示单元往往能呈现出更加真实的画面,而且受阳光或照明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与其它所有系统不同的是,空间增强现实(SAR)系统的虚拟内容直接投影在现实世界中。SAR系统往往固定在自然中。任何物理表面,如墙、桌、泡沫、木块甚至是人体都可以成为可交互的显示屏。随着投影设备尺寸、成本、功耗的降低以及3D投影的不断进步,各种全新的交互及显示形式正在不断涌现。SAR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现实世界的反射在这里更加精确,即虚拟信息能够以实际的比例和大小呈现在眼前。此外在观看人数较多时,内容也能看清,这个案例可以用来实现同步办公。
HMD代表着另一种快速发展的AR硬件类型。HMD由一个头戴装置(如头盔),以及与之搭配的一块或多块(微型)显示屏组成。HMD将现实世界和虚拟物体的画面重叠显示在用户视野中。换而言之,用户不会直接看到现实,看到的是现实的增强视频画面。如果显示屏只覆盖用户的一只眼睛,这样的HMD称为单眼HMD,另一种是两只眼睛都看显示屏的双眼HMD。先进的HMD通常能够搭载具有很高自由度的传感器,用户可以在前后、上下、左右、俯仰、偏转和滚动六个方向自由移动头部。该系统因此能够实现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的贴合,并根据用户头部移动作做相应的画面调整。
消费电子行业的许多公司认为,智能眼镜将会成为智能手机后下一大全球热卖消费产品。这些AR设备实际上是带有屏幕、相机和话筒的眼镜。根据这一概念,用户的现实世界视角被AR设备截取,增强后的画面重新显示在用户视野中。AR画面透过眼镜镜片,或者通过眼镜镜片反射,从而进入眼球。智能眼镜技术最为突出的例子是谷歌眼镜和Vuzix M100。不过,目前开发中的最令人激动的智能眼镜要数Atheer One——该智能眼镜配有3D景深传感器,用户可以实际控制眼前显示的虚拟内容。
智能透镜的理念是在传统透镜中集成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微型天线、LED及其它光电组件,从而形成一套功能系统。未来或许可以用成千上万颗LED直接在眼前形成画面,从而让透镜变成显示屏。然而,还必须克服一系列难题,比如说如何给透镜供电,如何保证人眼不受伤害等等。
AR硬件根据组成元件划分,主要包括传感器、半导体元件和显示器等。AR硬件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0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49%。
其中,显示器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最快,这主要受益于移动显示设备、头戴式显示器(HMDS)的大规模应用。显示器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19.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2.08%。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7.44%。半导体元件将从2015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2.5亿美元,复合年增率为56.48%。
应用于抬头显示器(head-up displays)的AR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4.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9.32%。其主要增长驱动力为汽车、航天航空和国防工业应用。应用于手持设备(handheld devices)的AR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12.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464.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10%。预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强劲需求是促进AR手持设备增长的重要因素。
2.3、软件市场——市场规模与增速都将超过硬件市场
AR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5.4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65.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8.24%。可以看出其市场规模以及年复合增长率都将超过硬件市场。
2.4、国际市场——亚太市场增速引领全球
全球AR市场按照地理区域细分为亚太地区、欧洲、北美和其它地区。北美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2014年为41.60%。北美市场将从2014年的7.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65.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3.13%。该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大量AR关键企业的助推,如DAQRI、Google、Microsoft、Magic Leap、Osterhout Design Group、Qualcomm等。欧洲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来自航天航空、国防和汽车领域。亚太地区,如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主要由游戏和娱乐拉动头戴式显示器的快速发展,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1.06%。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和日本是全球AR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8.11%和93.92%。
3、AR的发展趋势或前景
3.1、AR技术的应用前景
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AR技术在旅游、教育、游戏、家居、医疗、工程技术等领域都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概括起来AR技术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四种。
1.情境敏感式信息——在恰当的事件地点出现的信息
第一类是情境敏感式信息,涵盖能够根据特定情境轻松获取互联网已有静态数据的各种应用。
Wikitude和Junaio(魔眼)是AR浏览器两个最有名的例子,它们提供的情境敏感式信息软件能够识别场所或物体,并将数字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场景连接起来。智能手机都可以运行这一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的视角看到周围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可以是附近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商店、餐馆或者前往下一个公交站的步行路线。该软件通过GPS、WiFi和3D建模实现图像识别和用户定位功能。
语言翻译是AR应用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现有的一款应用Word Lens兼容于几乎所有智能手机,能够将文本同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打开应用后,用户只要将设备对准外国文字即可。设备就会将此信息翻译成用户母语并显示出来。而且翻译后的文本是同样的字体,印在同一面墙上——就跟原始文本一样。
面部检测和AR的结合则是在现实生活特定情境中轻松获取互联网信息的另一个例子。Infinity是一款AR应用,它可以分析一张面孔,将其与社交网络(如Facebook)上的头像进行比对匹配,匹配目标在社交网络中发布的信息就会显示在用户视野中。
大众公司开发的MARTA系统是汽车领域中在恰当地点提供恰当信息的极具可行性的最佳实践解决方案。该系统在汽车运转失常时派上用场,帮助用户进行汽车维修及维护。它能通过物体识别技术识别出汽车零部件,实时详细地将所有必需的维修、维护步骤描述并图示出来,并配有需要用到哪些设备的信息。这款应用可以在多种移动设备上运行。目前,该系统为大众服务独家使用,不过可以想象,未来消费者都会用上类似的系统,不太了解汽车机械的人都能修好自己的汽车。
2.增强感知——成为人类2.0
即便是今天,AR应用所能提供的也远不止是随时检索互联网信息这么简单。下面讲述的几个AR用例通过主要由设备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生成新的信息,实现增强现实。这一系列设备能够增强我们的感知,延伸人类能力,超越目前我们所能取得的成就。
已经问世的Recon Jet是一套用于休闲活动的AR系统。该设备便于运动的平视显示器(HUD)可以与蓝牙、WiFi等第三方传感器连接,提供导航和天气信息,访问社交网络,显示实时的状态信息。例如,跑步者可以看到自己的速度,到终点线的距离,目前的海拔提升高度以及心率。目前已有上述功能的Recon Jet计划未来针对在危险环境中工作或从事体力劳动人群开发可穿戴AR设备,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和周围环境。
举一个平视显示器的例子,某些型号的宝马汽车能够在挡风玻璃上投影行驶速度等传感信息。这种增强感知功能自从2004年以来被汽车公司所采用,宝马正在不断增加新功能,持续改进其HUD系统。
宝马目前的ConnectedDrive HUD系统的增强方式是在外部环境真实物体上叠加虚拟标记。这样导航信息或者驾驶助手系统的信息可以显示在司机前方道路视野的精确位置上。导航指示可以层叠在道路上,其它汽车或安全相关的物体可以根据情况高亮显示或标记出来。宝马夜视系统提供的可视化信息正是HUD应用的绝佳例证。
Liver Explorer是AR应用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中的例证。外科医生可以通过Fraunhofer MEVIS公司开发的Liver Explorer应用增强感知。该应用能够为执业医生提供实时的AR向导和辅助。设备通过摄像头捕捉肝脏影像,利用AR技术将手术计划的数据叠加到器官上。
在危险情况下,随时掌握关键信息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军方成为了AR应用最大的投资者之一。Q-Warrior Helmet是一款军事应用。该AR项目希望能为士兵们提供“保持警惕,视野开阔,手搭扳机”的场景意识,以及敌我识别、夜视影像和远程协调小分队的增强功能。该头盔会将每个佩戴者的具体位置信息提供给其他人,军事组织可以通过它在战斗或侦查行动中集结、行军、分享信息与位置。不难想象,未来类似的系统会出现在其他工作环境危险的职业中(如消防员、执法人员)。
3.混合现实模拟——在现实中探索虚拟
上述案例以提供静态数字信息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增强现实的应用,然而接下来这一类的AR实践相比之下更进了一步。通过这些所谓的混合现实模拟,用户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动态地更换或调整虚拟物体。
最新的宜家应用Ikea Catalog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例子。借助于这个由Metaio公司开发的AR应用,消费者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把所选的数字版宜家家具“放置”在自己家客厅里,从而更方便地测试家具的尺寸、风格、颜色摆在某个位置是否合适。该应用还允许用户调整每一个部件的尺寸和颜色。
优衣库的试衣魔镜(Magic Mirror)提供了一种更加个人化的AR试衣体验。2012年旧金山的一家优衣库门店安装了这台大型增强试衣镜,它能够识别顾客的身材和所选衣物,因此免去了再试其它颜色的必要。顾客只需换上某件衣物站到镜子前;根据触摸屏的提示选择其它颜色,镜子中就会投射出顾客身着另一种颜色的影像。
佳能推出的MRERL系统能够实现3D电脑渲染模型在现实环境中与现实世界物体无缝融合的设计过程。举例来说,汽车领域可以借助于这套系统设计出新汽车的模型。MREAL系统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同步进行完整规模的产品设计。这套系统可以用来分析新规划设计中现实部件如何组合的问题。其实现方式是,渲染出包括现有部件和新设计概念的3D模型,再将两者组合起来。例如,可以将现有的汽车座椅整合到新车虚拟设计的投影中。MREAL系统提供的是混合现实,因此用户可以真的坐到(真实的)座椅上,看到汽车外面的真实环境以及汽车内部的数字虚拟模型——包括全新设计的仪表盘和方向盘。
另一个已投入使用的工业级AR应用来自空中客车公司(Airbus)。为了能够完全依靠数字工具完成新飞机的生产流程,空中客车公司于2009年联合打造了MiRA(混合现实应用)。该应用利用AR扫描部件、检测错误,从而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
以A380客机为例,由平板PC、特制传感套件和软件组成的MiRA应用现在已将组装机身中成千上万个支架的时间由300小时降低至惊人的60小时。更为震撼的是,之后发现,损坏、安装错位或者遗失支架的数量却降低了40%。
4.虚拟界面——在虚拟中控制现实
接入互联网“智能”的玩意儿越来越多,获取数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于是打算利用AR设备及数据来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讨论的第四类——虚拟界面,关注的是提供以数字形式控制现实世界物体的新方式的AR技术。本质上说,这类技术让调整、控制真实物体的混合现实成为可能。
手势是一种随时与数字世界进行交互的高级方式。上文所说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SixthSense正是这么一种手势界面系统。尽管该系统目前采用的是空间AR技术,它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各种技术中。借助于该系统,用户可以使用自然手势与信息进行交互。为了捕捉用户的输出意图,该系统的相机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用户手势进行识别和追踪。
基于AR的界面不局限于计算机设备。还能用来控制汽车,娱乐设备,以及加热系统这样的家居配套设施。仍在开发之中的家庭自动化系统Revolv正是这样的例子。结合Google Glass后,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控制家中的所有数字设备(如照明系统和门锁系统)。于是就形成了可以用语音或指尖控制的增强“智能”家居环境。 <
3.2、AR面临的困难
1.产业链尚不成熟。
目前,AR产业链的配合度可以说是处于严重不足阶段。
(1)AR/VR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用可供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
(2)AR设备所需高级传感器和超高速运算能力的芯片研发水平低。根据英伟达的测算,2016年全球仅有1300万台PC具备足以支持VR的图形处理能力;
(3)内容生产商极度缺乏。而这也需要先出现统一的硬件系统平台,然后内容生产商才能在此平台上提供AR内容。可以说,现阶段硬件平台制约了内容生产。
2.AR应用开发难度大。
以虚拟现实(VR)游戏开发为例,虽然现阶段已有Unity、Unreal、Cryengine、Unigine这些优质游戏引擎和部分解决方案供开发者使用,但是由于虚拟现实游戏所要求的浸沉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性。开发一款可用的虚拟现实游戏,需要开发者具备较强的沉浸式应用开发技能,对游戏中的各种设定需要精心调配。
而对于增强现实(AR)来说,开发难度则更胜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需要调和更多的要素,而其对于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等等都是考验与挑战。AR/VR的开发要求,对于当下习惯于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AR/VR对开发者的素质提出了考验,开发者技能素质的不达标成为了制约AR/VR应用开发的严重瓶颈所在。
3.成本的居高不下。
一方面公司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在于消费者的获取成本上。消费者想要获取一款不错的AR设备,其需要付出的金钱在1000美元以上。当初GoogleGlass售价1500美元;微软HoloLens售价开发者版本高达3000美元。最后,AR内容上的获取成本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大因素。
4、AR的投资机会
AR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其软件应用以及硬件设备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换代,在教育、医疗、娱乐、工作等等领域AR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内容得以呈现在人类眼前。但我们绝不应该将AR简简单单的视作一种比液晶显示屏更高级的显示技术,相反,AR技术必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代效率工具,深刻而全面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方式。按照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说法,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AR技术表面是人与机器、环境的及时互动与显示,而其内部实际代表着全方位信息的释放。正如互联网技术使得原有社会生活中潜藏在社会经验中的信息释放到PC端以及移动端一样,AR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潜藏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海量信息,从而使得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由于AR时代接收信息的便捷,以往需要刻意查找、筛选的信息将会实时的呈现在眼前,由此,人人皆可实现见微知著。互联网时代的万物互联也将变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人物互联”。
随着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愈发便捷迅速,AR也将使得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如同现今互联网做的一样。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厂商利润的产生往往来自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关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关于市场了解的不对称;而互联网技术瓦解了阻碍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壁垒,使之变成双向流动,以往的商业模式日趋衰弱,而基于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互联网精神的新兴商业模式逐渐兴起,改造着我们的生活,平台购物、配送到家、产品信息公开、用户体验反馈等等新的商业模式给予了每个人更多的便利,也减少了产品、信息流通的环节,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与互联网技术相比,AR技术所带来的数据量将是互联网技术所不可比拟的,这是因为AR具有以下创新点:
(1)互联网实现了信息跨越时空的传播,而AR更实现了跨越物种的传播。AR在跨越时空传播的基础上,使得人类与周围环境第一次产生了实时互动:透过智能手机屏幕或者AR眼镜,眼中除了有现实的景象外还额外叠加了互联网搜索得到的信息。博物馆文物的讲解,食品质量的检测报告、汽车的内部构造等等现实物品第一次有机会“说话”,主动与人类进行信息的交流。而人类也可以通过AR设备对于眼前信息作出处理并通过机器人完成对于现实的改造。发展到极致,现实、镜像与人类思维将会融为一体,现实即是虚拟,虚拟也是现实,思维改造了虚拟也就改造了现实。
(2)互联网实现了数据的可以挖掘,而AR实现了数据的主动挖掘。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大量数据被存储在独立、分散、固定的纸质媒介中,普通人难以及时系统地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而互联网使得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通过终端设备人们实现了数据的可以挖掘。而AR技术则更进一步,自动将待挖掘的数据主动呈现,在有限的实物空间中实现了无限的数据释放。
这些信息流通方式的改变也必将对于现有商业模式造成冲击。把AR作为教学工具、销售展示工具,仅仅是AR+的第一步。随后AR改造甚至替换原有业务流程会让PMS系统融合新的内容和特点,AR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精准数据会产生新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价值,AR与销售和供应链管理的深度融合会产生新的AR电商平台,还有用AR彻底提升的培训教育体系,社交生态等等。
长远的看,AR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开发AR工具也就是“AR+”,提升生产生活效率,而非目前风头无二的视频游戏领域。因此,金准数据深度学习中心认为对于AR技术的投资,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AR硬件
根据Digi-Capital的估计,至2020年,游戏将成为VR的最大利润产出环节,AR利润的最大一部分则来自硬件,预计将有480亿美元的市场收入,占40%的利润份额。这是因为AR技术的内容主体是现实环境,故而其内容并不能构成AR产品最核心的利润。而AR产品由于需要同时融合现实与虚拟信息,对于硬件技术的要求较高,故而硬件技术成为各大产品的利润核心。
因此各大行业巨头纷纷投资AR硬件领域,试图抢占AR技术的制高点。2014年3月,Facebook花了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公司。2014年10月,谷歌向虚拟现实技术公司Magic Leap领投一笔总额5.42 亿美元的融资(总估值约120亿美元)。2016年2月Magic Leap再次融资7.98亿,其估值达到45亿美元。2015年1月22日,Microsoft 公司发布Microsoft HoloLens全息眼镜。自2015年 12 月 17 号起,微软在自家旗舰店的楼上,开辟了三间房作为HoloLens的长期展示馆。2015年5月,苹果公司收购了Metaio,后者是全球领先的AR算法系统公司。这是苹果进军AR领域的第一步。2015年12月,亚马逊申请了两项关于增强现实AR的新专利,“基于反射器的深度场景映射”和“在三维环境中的目标对象追踪”。通过一台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投影仪和成像系统,将图像投射到多个物体上,以促进用户对图像及物体的交互。
(2)在线购物
根据预测,2020年AR收入的第二位为在线交易市场。目前,在线购物市场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36.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为12.6%,较2014年提高了2%。预计到2018年,我国在线购物市场交易额将达到7.5万亿元。
现有在线购物虽然能够把文字、图片等静态或动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消费者仍然无法将网络虚拟商品与其现实环境进行对接。例如,网络购买衣服、化妆品就无法得知试用后的效果,万一不匹配,消费者就需要进行二次更换或购买,消费体验仍未完美。应用AR技术,消费者就能在下单之前试用商品,判断是否匹配。随着网络购物市场的逐步扩张,AR技术在商业购物领域的价值也必将随之增长。
出于抢占AR购物市场的考虑,一些在线购物厂商将AR技术应用到其服务中。欧莱雅官方2014年发布了手机应用Makeup Genius可利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让用户虚拟试用 300多种化妆品。宜家也在2015年新家居指南中增加了AR功能,通过扫描图片可以将家具虚拟摆放在家中,以观察风格尺寸是否与家庭环境一致。但整体而言,AR技术在购物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的位置:
AR行业研究报告
发布人: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