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电行业定义
风力发电是指利用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在风能的各种利用形式中,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机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装置提升转速,驱动发电机发电,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源,然后再转变成电力。一套风电机组(风机)由叶片、齿轮箱、电机、轴承、风塔、机舱罩、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叶轮是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传动系统是将叶轮的转速提升到发电机的额定转速;发电机是将叶轮获得的机械能再转变为电能;偏航系统使叶轮可靠地迎风转动并解缆;其它部件包括塔架、机舱等;控制系统包括使风力机在各种自然条件与工况下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包括调速、调向和安全控制。
图表1:风力发电机组示意图
2. 风电行业特点
1、周期性
影响风电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风资源、国家政策和电网条件,与经济周期相关度不高。行业增长速率波动呈现一定的周期波动,这也与政策、补贴发放周期以及项目周期相关。
2、区域性
就世界范围来说,世界上主要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集中在对风电行业有良好政策扶持的国家,例如丹麦、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中国等国家。就一个国家来说,风电机组的销售区域集中于风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如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河北、山东、广东、江苏等省份。其中我国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分布地区为我国的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
3、季节性
由于中国风电场建设的周期大多是年初开工,年内建设,一般建设周期为1-2年。风电机组的生产周期及销售收入的取得基本上也与风电场的建设周期一致,风电机组产品基本上是年初开始进行生产安排,年内进行生产制造,年底前或来年交付业主使用,取得销售收入。因此,一年中风电企业的销售收入及货款回收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此外由于风场通常在上半年招标建设,最快也需要下半年才能实现装机,故而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会呈现出上半年明显小于下半年的现象。
图表2
风电运行形式
风力发电已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且发展速度最快。风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独立运行方式、风电与其他发电方式相结合和风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三种。
图表3:风电的主要运行方式
3. 风电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风电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风电行业所属行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可再生能源行业。行业主管部门及各自律性组织及其职能如下表所示。
图表4:风电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行业法律和相关政策
图表5:行业相关政策动向及对风电行业的影响
3.2风电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我国风电行业经过2005-2010年高速发展阶段,使得行业对于风电的研发力度逐年上升,风电专利申请数量随着风电市场的迅速发展而迅速增加。专利申请趋势基本反映了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风电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也是伴随着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增加的,同时也与中国政府近几年大力提倡和鼓励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密不可分。2011年风电申请专利数量达到3499件,为历年来的最大值,进入2012年随着风电行业进入调整期,风电行业申请的专利数量有所下降,为2817件,而截至2013年5月份,我国风电行业申请专利数量仅为72件,数量下降明显。
图表6:2004-2013年中国风电行业专利数量(单位:件)
3.3 行业融资渠道
目前中国风力发电公司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最常用的债务融资方式,相对来讲它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的特点。只需取得银行的同意即可,不必经过国家金融管理机关等部门的批准;贷款利息可以在公司缴纳所得税之前抵减。但是通过银行借款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无论公司经营好坏,都需支付固定的债务利息,而且举借长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比较多。风电项目具有初始一次性投资巨大,占用的资本金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选用银行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时,不仅要考虑风力发电公司的限制条件,也要考虑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合理选择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选取不同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从目前具体操作实践来看,通常做法是:先设立风力发电项目公司获得注册资本,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与项目投资总额的差额,由项目公司从国内外的银行取得贷款来解决,贷款的条件是有第三方担保。风力发电项目公司正式投入商业发电运营以后,一般用其资产及或电力收费权抵押给银行,撤换出原第三方担保,至此完成项目融资。
国内风力发电运营公司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即将本公司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在各种渠道中,公司倾向于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内部融资的最大优点就是具有无偿性。对于公司而言,这种筹资渠道的财务风险也比较小,还能使公司的实力增加并相应增加公司的信用度,从而增强公司的融资能力;二是外部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很难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于是外部融资就成为公司为保持迅速发展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公司的外部融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债务融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第二种就是股权融资方式,包括股票上市融资、私募股权投资( PE)等。
4. 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4.1 国内电力供应七成为火电,风电份额较小
直到2016年上半年,火电发电依旧是我国发电的主要方式,发电量占7成以上;而风力发电量只占上半年总发电量的4.4%,产能份额较小。在装机容量方面,火电装机容量比例是风电的7.24倍,表明现有发电设备仍然是以火电为主。从新增装机容量来看,火电2711万千瓦时占据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总量的47.6%,而风电只有574万千瓦时,占总量的10.1%
图表7
4.2 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的风能储备占世界风能的9.2%,居世界首位,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潜力,大力发展之下有望解决我国能源紧缺问题。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k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从国内自身状况来看,风电市场经过2015年大跨步式的发展,产能达到3000万kW以上。全球风电的产业格局正经历一个调整、重构、再建设的关键节点,而中国的风电产业实现了接连突破,成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奇迹。但海上风电比重过低,也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装机量方面,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自2009年至2016年,我国累计风电设备装机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截至2016年6月30日,累计装机容量从2007年的6.03GW增长至137.08GW,年复合增长率为44.1%,显示出风电行业有着较快的增长。根据 Bloomberg 的统计, 2015 年底我国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的34%,成为全球风电最大市场。
图表11
4.3 行业增长速率呈现周期性
从2007至2016年间,每年新增风电并网容量大体呈现着上涨的趋势,然而分析其每年新增并网容量的增长率可以看到,风电行业增长速率呈现着波浪形周期波动。
图表13:
这种行业增长态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风电行业的产品周期较长。一般百兆瓦级别的风场从招标到完成并网盈利,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在开始盈利后,风场才会大规模的再次招标。故每年新增并网容量增长率也大致呈2-4年周期反复。其次是由于风电行业目前盈利能力不足,行业发展需要依赖国家政策扶持,例如电价补贴以及世界CDM排放补贴。故而国家补贴发放周期也将影响风场每年新增并网容量增长率。
4.4 国内电力供过于求
目前整体而言,国内电力能源市场呈现出产能过剩的情况。2015年全部发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3969小时,而占据中国电力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下降到4329小时,为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当火电的利用小时数低于5000,全部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低于4500时,电力产能就会出现过剩的情况。电力消费的放缓加上严重的产能过剩,许多省份无力消纳多余的电力。
图表14:
4.5 弃风限电依旧不容乐观
弃风率方面,自2011年开始统计,除2014 年因来风量偏小造成弃风情况有所缓和,弃风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近年来呈逐年上扬的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6 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21%,相当于增加燃烧1.4515亿吨原煤,创历史新高。从地域上来看,我国的弃风问题主要发生在风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三北地区。2016年上半年甘肃、新疆、吉林等地弃风率高达 47%、45%、39%。当地消纳有限及外送通道建设滞后是弃风率增长的主要原因。
图表15:2016H1风电弃风率达到21%
图表16:2016H1主要限电地区弃风率
除去产能过剩的原因,弃核弃风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火电让路。
中国一直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水电、核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的装机数量都有明显的提升,但煤电的地位始终难以动摇。目前火电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66.64%,却贡献73.81%的发电量,相比之下,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与其发电量严重不符。
与此同时,2015年以来迅速下跌的煤价又为更多火电厂的上马做了一把推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电煤价格指数,2015年1月全国电煤价格为423元每吨,而到2016年6月时,电煤价格已经跌至321元。用煤成本的大幅降低让投资火电厂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同时又可以消耗煤炭行业过剩的产能,在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眼里,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相应的,2016年上半年火电新增装机容量2711万千瓦时,几乎等于其他发电模式新增装机容量的总和。
在经济增长趋缓、电力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旧大肆发展火电,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的进一步下降,全行业都有可能陷入亏损的状态中,在产能过剩的泥沼里难以自拔。清洁的能源遭到大量浪费,剩下的只是更多的尘与烟。
此外,弃风限电还有出自电网传输成本的考量。我国风电资源较大的产区为三北地区,全年风速较大,但由于地处西北部,工业基础薄弱,风电产能难以就地消化。而国家特高压输电项目延伸至该地区仍需时日,导致大量的风电无法从三北地区传输至用电需求较大的东南沿海地区,这就造成了风电运营商面临的弃风限电难题。
5. 国内风电行业产业链
国内风电行业按照制造流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首先是上游的制造商生产零部件并由整机制造商组装成风机产品,销售给风场开发商。风场开发商负责风场的运营以及发电,然后将风力所发出的电卖给电网,最后由电网将电力销售给居民、企业。
图17:
5.1 风机配套部件制造商
随着国内风电市场需求的扩大,风力机关键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风电设备制造和配套部件专业化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叶片制造企业在国内已有80多家,其中已经批量生产的企业有: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中材科技、天津LM公司、中能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北京玻璃钢研究院等企业。此外,明阳电气、东方汽轮机、国电联合动力、Vestas Gamesa等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商自建叶片生产厂,满足本企业需求。目前,国产风电机组叶片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电机制造企业有:永济电机厂有限公司、株洲南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湘潭电机有限公司厂、大连天元电机公司等。此外,北重、新誉、航天万源、三一电气、VestasGamesa、Suzlon等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商自建发电机生产厂,满足本企业需求。目前,国产风电机组发电机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的需要。
齿轮箱制造企业有:南京高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重工通用减速机厂、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Winergy(天津)、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德阳)、杭州前进风电齿轮箱有限公司等,本地化落实情况好,已能批量生产兆瓦级齿轮箱,目前基本能满足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某些大型齿轮箱轴承质量要求高,目前国内暂时无法提供合格的产品,这类齿轮箱产能受国外轴承供应的影响较大。另外齿轮箱制造工艺、质量和产能的提高,需要一些高精设备来保证,这些设备订购周期将对产能有一定影响。
风电机组轴承的制造企业有:洛阳轴承集团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天马轴承厂和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已在小批量生产1.5和2MW风电机组主轴轴承,产品正处于小批试应用阶段。目前,中国大部分风电机组制造公司还在采购国外SKF和FAG公司的产品。在偏航、变桨轴承供应商中,除了上述厂家以外,增加了大连冶金轴承、洛阳心能轴承、洛阳汇工、浙江人本、洛阳心强联轴承、上海联合滚动轴承和连云港雷德曼等厂家。目前,我国风电机组轴承短缺的情况已经得到缓解,但是,对于2MW以上的风电机组来说,轴承仍是制约机组产能的因素之一。
变流器和整机控制系统的制造企业:国内风电控制系统市场已形成了本土独立供应商、主机制造商下属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外资风电控制系统生产企业三大类市场主体。本土独立供应商主要有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世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机制造商自产控制系统的企业主要有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外资企业主要有德国埃斯倍公司以及丹麦米塔公司等。相较而言本土独立供应商具有较强市场潜力。 大型风电主机制造商专注于风电主机的硬件设备生产,在控制系统设计以及相关运算优化等方面不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而外资企业的产品价格相对昂贵,且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也缺乏显著竞争力。本土独立控制系统供应商在与主机厂商的长期合作中,能更好地向客户提供差异化设计需求和售后服务需求,且产品性价比高,大都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土独立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了本土化发展。目前国产变流器处于小批量生产或试应用阶段,已能完全满足一部分国内风电整机配套的需要,但国内市场上需求的大部分变流器和整机控制系统仍需从外资公司购买,其中ABB. AMSC-Windtec(美国超导)、Converteam(科孚德)等是最主要的变流器供应商。
我国塔筒、轮毅、机舱等部件的制造企业较多,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的需要。
5.2 风机整机制造商
在我国风电鼎盛时期,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近百家,经历了"过山车"重新回暖后的风电行业,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数量明显减少。2013年中国已有风电机组下线并保持运营生产的企业约为30家左右,2014 年,中国风电有新增装机的制造商仅为26 家。目前国内现存32家整机厂商。
根据2015全年数据,截止到2015年,国内累计装机量3050万千瓦,其中金风科技公司装机量超过7000MW,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4%,是目前国内风机的龙头企业。其次是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公司于2007年正式注册成立,并迅速晋升为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亚军,成为国内双馈式风电机组制造的领军企业。
2015年新增装机量第三的是远景能源。值得注意的是远景2016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订单3.5GW,在订单规模方面超越了目前排名第一的金风科技。远景目前是中国前三大风机供应商,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远景的格林威治™云平台、智慧风场Wind OS™平台、阿波罗光伏云™平台目前管理着包括北美、欧洲、中国等在内的超过2,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智慧能源资产管理服务公司。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图18:
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整机制造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市场份额。彭博新能源财经2月19日发布的2015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15年金风科技凭借7.8GW的全球新增装机,一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中国本土装机占其全球总装机容量的99%。除金风科技外,中国另有三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位列全球十大整机制造商,分别是国电联合动力(全球第七)、远景能源(全球第八)以及明阳风电(全球第八)。值得一提的是,中船重工(重庆)海装凭借中国本土新增装机2GW,第一次跻身全球十大陆上(不含海上)整机制造商行列。 图表19:
5.3 风场开发商
我国风电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截至2013年底,全国1300家项目公司参与了我国的风电投资和建设,其中国有企业约960家,累计并网容量6244万千瓦,约占全国总并网容量的81%。概括起来,我国风电场开发商主要有五种类型。
第一类中央电力集团。它们是国电、大唐、华能、华电和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是风电装机的主力企业,累计并网容量4256万千瓦,占全国总并网容量的55%。其中,国电集团以累计并网容量1534万千瓦位列全国风电装机第一位,华能集困和大唐集团分别以939万千瓦和889万千瓦列第二和第三位。
第二类中央所属的能源企业。神华集团、中海油、中广核和中节能等都属于这类企业,它们在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中,都占到了13% 以上的市场份额。
第三类省市自治区所属的电力或能源企业。例如:京能、河北建设、宁夏发电集团、鲁能、福建投资和粤电等都属于这类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在地方拥有一定的资源,在各地风电场开发中,业绩显著。前三类都属于国有企业,2013年国企占据了80.4%的市场份额。
第四类是民营、港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在风电开发企业中,共有约144家民营企业,如中国风电、香港建设新能源和天润投资等。其2013年累计风电并网容量288万千瓦,占全国总并网容量的3.8%;外资企业如汉能、宏腾能源等,共有约56家外资企业,其2013年底累计并网容量约2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并网容量2.6%;而中外合资企业约有131家,2013年底中外合资企业累计并网容量982万千瓦,占全国总并网容量的12.7%。
6. 风电行业发展前景
6.1 国内风电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虽然从绝对装机容量来看,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的水平。但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及发用电基数较大,从风电占电力结构的比重的角度,对比新能源发展较好的海外国家,我国风电市场远未饱和:
1) 从装机容量占比来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占比仅8.58%,远低于德国的 23.14%、英国的 16.68%和整个欧盟的 13.96%。装机容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从发电量占比来看,我国风力发电上网电量仅占全国电力总量的3.32%,在主要新能源国家中,仅高于日本的 1.14%(日本主要发展光伏),远低于德国的 15.15%、英国的 11.98%、整个欧盟的 10.01%以及美国的 4.67%。风电消纳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表20:截至2015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占比8.58%
图表21:截至2015年底,我国风电发电占比3.32%
中长期来看,风电场投资运营的内部收益率仍能维持在10%以上。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利率下降通道、高收益资产相对紧缺的情形下,风电场的运营收益相对客观,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板块具备长期的稳定的增长动力。
图表22:长期贷款基准利率进入快速下降通道
6.2 限电问题已经触底,未来将有边际改善空间
6.2.1 新增装机及装机规划向东南部发展,限电问题无恶化可能
从 2016 年上半年的新增装机容量来看,甘肃、新疆、吉林、蒙西、黑龙江、宁夏等地新增装机容量已经显著降低,此前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图表23:2016H1分省新增装机容量(GW)
2016 年上半年新增装机主要是2015年的装机指标,而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来看,限电率较高的甘肃、新疆、吉林、蒙西、黑龙江、宁夏等地2016年核准新增装机容量为 0!同时,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贵州、陕西、云南、山西等中部、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且各省之间分布相对均匀。
图表24:2016年分省市核准装机容量(GW)
基于此,金地毯大数据中心认为,三北地区的弃风限电问题已至底部,未来并无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但短时间内国内特别是三北地区的弃风限电问题仍旧会存在。随着国家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至上述地区,将会有大传输容量使得三北地区风电传输至东部,从而使得弃风限电得到好转。
6.2.2 政策出台保障风电消纳,限电问题存在边际改善空间
2016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积极致力于可再生能源限电问题的解决,出台了多个文件,保障利用小时、促进消纳。其中,《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更是定量化明确了各地区的风电最低利用小时数,且保障力度大幅超预期。
图表25:2016年上半年能源局出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的文件
图表26:风电重点地区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核定表
因此,金地毯大数据中心认为,在限电地区新增装机几乎停滞,重点开发区域向消纳能力更强的中部、东部、南部转移的情形下,随着国家相关促进消纳政策陆续执行,限电问题有望获得边际改善。
7. 风电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7.1 政策风险
风电产业是典型的政策性行业,在全球资源短缺及国际协议的促使下,各国政府纷纷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及经济的增长点,我国十三五规划将新兴行业、节能减排作为接下来的发展的重点。风电行业符合其要求近年来在税收、信贷、政策导向上享受了国家大量的优惠政策。中国风电市场的增长速度位居全球之首,设备制造能力无疑是发展过快,更多是结构性不平衡和局部的过剩。我国的风电运营基本被龙源、华能、华电等几大国企垄断,继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赴港上市后,华能及大唐新能源相续招股,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通过风电的高电价和低成本赚足了利润,也让投资者对他们充满了信心,但风电运营商作为连接风电行业的关键环节并不是没有风险的,相反,风电运营商真是资金占用最多的企业,政策的微小变化对其影响都是巨大的,风电发出来还得送的出去,电网的建设是困扰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风电运营商的风电销售不顺畅,间接导致风电设备存货上升,从而可能导致行业性风险。另外,风电的开发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地开发,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生态脆弱,进行大面积的风机的安装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能小觑,虽然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生态补偿措施,但对这些地区的生态补偿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相关法规的完善对风电场建设的影响也会在融资风险中体现出来。
7.2 技术风险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存在整机设计技术不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以及技术路线不明晰、产品标准不完善、检测认证体系不健全等内在和外在矛盾。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鱼龙混杂,表面看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超过32家,但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组装厂,能够生产兆瓦级整机的企业不多,还要受到进口零部件的制约。我国仍未掌握风电的核心技术,大量关键技术特别是控制系统以及主轴承系统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另外由于风电场需要更大尺寸的涡轮,制造商们被迫在一个已经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投入资本进行新的生产和研发。大型风电运营商青睐能够提供更大型、成熟的全套装备的供应商。龙源电力是中国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运营商,其涡轮产能的四分之三来自Gamesa 公司和金风公司。中国本土的部件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特别是那些二线制造商。整个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大而不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国内风电没有形成国外的“先有需求再建项目”和“当地生产、就地消纳”的产业模式,急于上马新的项目,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7.3 盈利能力风险
盈利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当下如火如荼的风电融资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大量中小的企业在行业内进行着恶性的竞争,导致风电行业发展几乎畸形。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普遍远离用电负荷中心,风电需要远距离外送,由于风电运营商上网难,导致国内风电近五分之一发电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如果除去国家政策性补贴,以及电价补贴,风力发电厂几乎很难盈利。
2015年全球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前十的厂家中国就占了四家,订购的风电机组积压在厂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此,也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风电发展的问题,一方面面临着低端设备大量过剩,一方面又面临着关键设备仍依赖大量进口,这必将遏制整个风电行业的发展。
我的位置:
风电行业研究报告
发布人: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