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 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 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医药行业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百姓生命的安全,亦是我国四大重点(计算机、汽车、医药、微电子)技术创新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网络信息的普及到居民大健康意识的重视都改变着传统医药行业的方方面面。
2016年医药行业未来的行业形势走向如何?医药企业如何面对新的政策做出新调整?金地毯行业研究团队首先就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整体现状作出如下大致分析。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15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 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阔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5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5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 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未来在药品价格改革影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降,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并且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07年占1.5%到2015年占2.2%。2015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9.9%,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亿元,同比增长8.91%,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51个百分点。《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等医药政策的陆续出台,进一步规范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机 制,推动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可以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发展走势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阶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降。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2016年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 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一直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不到6%。预计2016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16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2、中成药发展向好
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讲,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未来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金地毯分析认为,2016年及“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 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别。虽然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发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未来中成药发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
3、寻找转型升级突破口
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转型升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过剩,走向欧美市场必须通过国际最高水平的药品许可,这需要中国药企提升药品质量,加强研发,走在国际化 前列的药企,未来不可限量。生物技术将改变现在医药产业总体结构。很多重大医疗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药品配合,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体药物等领域 要密切关注,投资生物技术。
世界卫生资源的70%投资在吸烟、喝酒、营养、运动、肥胖、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因子,这些创造了医药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契机中,对于家政生活服务、医生卫生康复护理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要想转型升级药企还应勇敢拥抱互联网。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乔培伟认为,在互联网+新生态下,产业布局是企业战略地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思考如何创造客户价值、如何经营客户、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传递产品价值、如何运用新科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从商业角度来看,对于医药行业而言,互联网的引入其实为业务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席咨询师黄东临认为,药企对 于互联网的专业应用包括公众教育/病人教育、植入广告、医疗/药品门户网站、医药电商和医药交易平台、医学远程服务、专业APP服务、企业内部在线管理和 在线项目、网上社区互动、专业APP沟通、与医疗专业人士在线交流、药品品牌自媒体、读者阅读跟踪、消费者人群互动等。
如果国家政策放开互联网+药品销售,将给药品流通环节带来颠覆性变化。互联网效率高成本低,降费增效将给药企带来益处。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该拥抱互联网+来突破传统格局、革新业务模式、挖掘更多价值。
二、互联网+医药环境分析
1、互联网普及是医药电商快速发展的基础
根据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得知,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上网人口有 6.88亿,网民已经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3%,网民数量的激增加速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的办公的 比例达到95.2%,其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也达到89%。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方式,已经逐渐深入到广大老 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的交易也已经成为了推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超过半数的中国网民普及状况下,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已经达到1.52亿,占据了网民人数的22.1%,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比而言,互联网在人民生活 的日用品、服装用品等渗透率远远高于医疗行业。我国医疗卫生在借助互联网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处在发轫的阶段。另外,互联网接入 企业的应用虽达到了89%,但根据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得知,企业接入互联网的使用排名是网络安全、规划工作、而企 业营销和供应链改造相对比较低。对于企业来说,营销和供应链的改造正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所遭遇的痛点所在。
整体来看,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企业在“互联网+”的应用基础上更加坚实,互联网从过去单一的辅助工已经成为助力企业供应链改革的切入口,我国传统企业也正在和“互联网+”渐渐的深入融合。作为我国传统医药行业而言,参与互联网的渗透中虽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但在我国未来医药电商的发展中,以医药企业为 导向形成的产业链条将构成我国医药行业跨界互联网的中最重要和参与者。所以说,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成为了我国医药电商快速发展的基础。
2、医药政策的放开加速医药电商领域的变革
我国医药行业在触电的道路中并非一帆风顺。国家管控,政府指导,政策引路已经成为我国医药电商发展的左右力量,伴随着我国医药电商发展的始终。
从上个世纪末我国政府所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可以得知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受到政府的管控是如此的严苛。在过去将近15年发展的历程中,国家对医药在互联网上销售管控主要分为三类:网上进行医药流通企业的资质要求,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网络销售,第三方物流是否参与药品流通环节等。
从进入千禧年之初,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国内的企 业中的不断渗透和影响,再加上传统医药行业所表露出的层层加价,灰色利润加重问题的凸显,国家开始倡导我国医药行业积极利用现代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去降低 药品流通费用的导向,也正是基于此,我国医药电商便开始驶入了真正的互联网的车道。
在接下去的将近1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电商冲破层层政策阻碍,也在医药电商的政策支持之下乘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从“禁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网上进行销售”到“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从“允许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的审批”到“允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的审批”;从“允许取得相应资格证的互联网平台可以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到“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等。
虽然目前行业政策仍然是医药电商发展的最大的壁垒,但我国医药行业正在随着医药政策的放开加速了医药电商领域的变革。
3 社会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
国家医疗卫生状况的发展情况是衡量社会民生是否幸福的重要尺度之一,也已经成为国家关注民生发展,创新民生工程的重要着力点。从2010 年到2014年仅仅4年的时间,国家财政在卫生费用上的总支出增长1.5倍,占GDP超过5%。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在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我国居民对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也由2013年人均支出的912.1元增长到2014年的1044.8元,年增长132.7元,说明我国居民大健康的意识 在增强。可见,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对医疗健康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都给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三、医药B2B行业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医药行业与医药B2B几乎密不可分。以此有必要着重对医药B2B行业作出分析。
1、医药B2B发展历程
中国B2B行业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一起萌芽、探索、成长,医药行业触电相对迟缓。1996年,我国医药B2B就已经初露端倪,但是这一阶段实现的功能比较初级,基本上围绕着医药信息的收集、产品广告发布以及药品服用指导等;到了1998年的时候医药B2B赋予了新的功能,这主要是基于以SAP、甲骨文、IBM等企业在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升级,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流程优化合效率的提升;1999年我国政府开始介入医药采购,政府建立网上平台进行在线撮合交易,并且具有交易支付功能;2000年是一个里 程牌的一年,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医药B2B,国家选择了医药卫生电子商务作为全国行业类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并在部分城市开展医药电子商务试点,时隔两年之后电子商务试点审批被取消,自主开展医药电子商务B2B业务通道也正式开通,但好景不长,由于基础准备不健全而强行上马电子商务反而拉低了市场效率,市场一度出现混乱,消费者用药安全出现严重的隐患,2004年国家一纸禁令禁止医药类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医药B2B迎来了第二春,国家的医药电商禁令解 除,在新的规定下,医药电子商务B2B市场被纳入了国家法规管理正规,第二年广东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实行,这是继四川之后的一个巨大的模式进步,成为网上限 价竞价阳光采购的大规模流行的起点;到了近几年,2011年淘宝医药馆上线后停业,于次年改名天猫医药馆重新开业,这是当时医药电商B2B市场的尤为引人注目的一次市场行为,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卖处方药,还可以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配送,这项新规的提出给网上药店带来革命性变化和新的曙光,到 了2015年,国家提出“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号召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 务等,同时我们也看到,医药B2B市场已经竞争火热,市场也倍受资本的青睐。
2、医药B2B产业链分析
医药B2B行业尽管融入了互联和电子商务因素,其产业链依然是围绕着医药行业最本质的内容展开,同样可以分为四个版块。
顶端是医药研发与开发阶段,这是医药B2B的发端,一般是指医药产品研究所、高等医药院校以及医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部门,这些药研机构主要是为药品的生产、加工和制造企业提供智力服务、技术服务;紧接着就是医药产品的生产与制造环节,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节,包含着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采摘、收获和西药的原、辅、包材的生产,医疗器械的生产,以及试剂、生物医药的生产;第三阶段就到了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环节,包含着两大块,其一就是产品的品牌商、分销商,另外一块就是各种类型的销售终端,比较常见有医院、诊所、连锁药店、个人诊所、健康中心等;最后就到了医药产品的服务与消费阶段,实现医药生产的最终 价值,这里面的B包含社区和诊所,当然消费端少不了个人消费者,对于医药B2B产业链,除了以传统医药产业链延展出来的各种B,在外围还有提供物流仓储的 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的金融公司,以及行情资讯、在线交易的点在商务平台,这也是医药B2B行业区别于传统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征。
金地毯针对我国现阶段医药流通市场中主要产品进行不同的产业链分析。在分析之前,对我国2012年到2014年的七大类的销售额进行了比对分析。
按照惯例,医药产品可以分为七大类型,分别是药品类、中成药类、中药材类、医药器械类、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其他类。根据商务部公布2013-2015 年各类医药产品的销售额数据得知,药品类始终占据最主要的销售份额,三年的比重均在70%以上,其次是中成药类,一直在15%左右,排在第三的是中药材类 销售比重在4%左右,中成药类和中药材类可以合并成中药类,三年的销售比重在20%左右,排在第四的是医疗器械类,销售占比3%左右。尽管2013年到 2015年每一年的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额比重都在变化,但是整体的销售占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不难得出药品类、中成药类、中药材类、医疗器械类 占据主要销售份额的结论。
金地毯研究团队根据市场销售占比对药品类、中药类、医疗器械类的产业链进行着重分析了,同时把高新生物制药也作为一种分析的对象因其是一个新兴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
西药是药品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品类,其生产流通产业链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段,第一是研发、加工、生产环节,第二是分销环节,第 三是消费环节。在第一个环节,药品研发机构进行研发药品,将通过临床试验的产品和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产品推送给下游生产厂商或者药品品牌商,厂商或者药品品牌商组织响应厂商进行加工生产,这里面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原料、辅料和包材,形成化学原料制药成份,在进一步加工生产成为化学药品与制剂,其中药品生产企 业与药品原、辅、包提供企业具有较强的粘性,具有更改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在分销环节中,也是医药电商B2B平台最容易介入和改造的环节,由于传统的分销 渠道分为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三级分销商,分销商层层加价,且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而这些产业弊端正是互联网B2B可以解决的痛点,再下一端就是销售终端,也是普通消费者接触到的B,包括医院、药店和普通的诊所登;在消费环节,除了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普通消费者,在其消费的全过程中还有政府以及医疗保险这样的机构存在,这也是B2B关注的重点。
关于中药生产与流通的产业链可分为三部分,即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产业链上游相对比较复杂,所包含的环节也较多,是医药B2B重点改造和升级的环节。
在产业链的上游是指从中草药专业培育机构进行种子、种苗、种畜标准制定与培育开始,集体种植的合作社、药农个体户开展本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在一定生长期后进行采集和收获,这里面包含一些野生的中草药的采集,在产地由种植户本身或者粗加工企业对这些最原生态的草药进行首次粗加工,包括晒干、脱粒、去皮等工序,经过粗加工的中药材进入到本地的药材流通市场,这也是产业链上游第一次实现真正的产品流通。在这一流通环节主要依靠本地种植大户的囤货或者产地采购商 进行采购,专业中药材采购商或者经纪人进行产地挑选使得产品进入更大地域范围的流通市场,包括中药材的专业贸易市场,再由中药加工企业进行选品入库以及实际生产,这其中也包括中药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中药材产地直采,这一做法也是医药B2B正在帮助并且已经实现的做法。
在产业链中游主要就是指中药的加工和炮制,主要是由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制剂企业、保健品企业完成。
在产业链下游基本上与西药类似,也需要经由分销、销售终端流转到消费者个体,只是这里有一个特别之处,中药可以制成保健品,其流通的终端相较而言会比较多一点,比如商场、超市也可以进行销售。
医疗器械常常与健身器械一同提及,但是本报告所提及的是指明确的医疗器械而非健身器械,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 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这个产业的生产流通产业链布局同样分为三部分,在上游阶段主要是指医疗器械的原来供应和相关设备制造行业,材料端包括乳胶、硅胶、医用PVC、天然生物材料、生物陶瓷、有色金属合金、不锈钢生产企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以及配件、包装品等生产企业,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包含医疗器械的品牌商、生产制造、服务商等,从B的角度来具体可以分产品研发商、外协生产商、器械集成商、器械品牌商、器械服务商,从产品角度具体可以无源接 触人体器械、无源非接触人体器械、有源接触人体器械、有源非接触人体器械。在下游市场与常规的医疗行业一样,分为三级的医疗器械代理商,销售终端除了医疗机构,还包括康复中心、保健中心等,而不同于药品,器械还需要有售后服务以及相关衍生服务等,同样需要专业机构进行提供。
在销售占比中,高新生物医药并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品类,但是其具有高附加值、市场前瞻性。高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起端一定是专业的研发机构,而这些研发除了企业进行投入,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政府主导进行专项扶植,并在中介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的共同努力下,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并实现消费。专业研发机构的产品进行知识传递或知识共享到药物孵化基地、科技创业中心、创新实验机构,大多以项 目的方式流转到生物医药生产制造企业,包括现代中药企业、化学制药企业、生物制品企业等,企业依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高 新技术,在血浆、细胞培养基因、抗体与酶、各类抗原、低血清培养基、各类化工原材料企业供应下投入生产,生产的产品主要包含四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疫苗、 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产品成产完结后最终走向销售和消费端。
3、医药B2B企业概况(资质、地域分布、资本活跃度)
从事医药电商行业需要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与牌照,目前重要的有两类,其一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其二是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药品信息等服务的活动;非经营性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等服务的活动。审批机构是由地方药监局担纲,有效期为5年,截止2016年2月,在全国已经颁发出66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分为A、B、C三种有效期为5年,其中A证的审批机构为国家药监局,B证和C证的审批机构均是地方药监局,其中A证和B证是B2B企业需要申请的,而C证的服务范围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并且只能销售自营非处方药品。截止2016年2月,在国内拥有A证的企业25家,B证的企业113家,C证的企业388家。
从 2014-2015年全国新增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数量对比来看,A证在2014年新增6个,2015年新增10个,B证从2014年的新增28个到 2015年的新增35个,增量实现了较为大幅的增长,A证与B证主要应用在医药电商B2B领域,相对比来看,C证的基数大,并且增长多,2014年新增 127个,2015年新增124个,新增的绝对值有所收敛,但是B2C领域的竞争显得依然火热。金地毯认为,这种局面主要反映出尽管医药B2B行业市场空间大,但是行业壁垒高,对于没有深度涉足医药生产流通的企业开展B2B难度过大,导致与医药B2C平台成为一般型企业撬动医药行业的触点,正是由于这一点,医药B2B行业空间大、机会多,对于有能力、有资源的医药企业是一个难得的发挥契机。
从获取A证的地域分布来看,截止2016年2月,北京一枝独秀,拥有9家A证企业,其次在安徽,3家又有A证的企业,四川和上海分别是两家,湖南、重庆、河 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山东、海南各一家,概括来看,拥有A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北,以及西南地区。
从获取B证的地域分布来看,截止2016年2月,获得10个以上B证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和四川,其中江苏有17家企业获得B证位居榜首,获得5到 9个B证的省份分别是河南、湖南、云南、山东、重庆,获得3到4个B证的企业分别是上海、河北和江西,获得1-2个的省份分别是北京、辽宁、内蒙古、福 建、湖北、安徽、陕西、山西、甘肃。从图上不难看出,全国有21个省份的企业获得了B证,分布领域较广,除去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几个省份,大部分省份 都有企业获得B证。
目前从事医药B2B电商业务的企业共有138家,其中A证企业25家,B证企业113家。从企业网站的运营角度来看,有93家网站处于正常运营的状态,可以 实现B2B贸易服务,其中A证企业21家,B证企业72家;有2家B2B企业是2015年刚刚上线,处于试运营阶段,A证企业、B证企业各一家;同时金地毯在对这些有资质进行B2B贸易医药电商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有9家拥有B证的企业资格证已经过期,目前处于暂停运营的状态;有34家企业运营状态不明 确,其中目前未展开B2B业务的3家,没有找到相关网站的企业共有35家。另一方面,托比研究发现,部分拥有开展B2B业务的企业开通了向C端销售的业 务,这样的企业共有7家,专门搭建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B2B服务的企业19家,从事与其他企业医药交易的B2B电商共有112家。
医药行业的产品丰富,从事B2B领域的企业所覆盖的产品基本上是全品类的,从事综合类医药产品的B2B企业共有69家,其中拥有A证的企业13家,拥有B证 的企业有56家;从事中药B2B的企业共有5家,其中拥有A证的企业1家,拥有B证的企业有4家;从事西药、医疗器械以及细分领域的医药B2B企业分别有 3家、6家和2家,并且都是拥有B证的企业。值得说明的是,从事细分领域的B2B企业均是围绕着牙齿护理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4 、医药B2B市场规模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数据,金地毯进行分析,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尽管整体增速有所收敛,但是始终保持着15%以上增速在增长,明显高于我国GDP增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其市场将领跑中国经济,释放出来的经济势能不可估量, 在2013年突破2万亿大关,预计2016年将越过3万亿大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医药统计网统计数据,金地毯研究认为,在医药工业收入与增长方面,医药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增速整体有渐缓的趋势,短期内表现出上扬回暖迹象, 增长速度较疲软的经过经济来说依然是一剂强劲的动力;在医药工业利润与增长方面,利润增长相较于收入增长,增速明显偏低,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仍处于比较 初期阶段,在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部分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5、医药B2B企业类型和商业模式
国内医药B2B平台众多,从类型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型的采购平台,另外一类是医药企业或第三方企业搭建平台。
政府主导型的采购平台可分为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这类平台主要是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 我国30个省政府均建立了省级药品采购平台并且各省级平台已全部实现了与国家药管平台互通。
另外一类是医药企业或第三方企业搭建的平台。这类平台需持有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的A证或B证才能合法性的进行服务 或进行药品购销的贸易活动。盈利模式主要是交易佣金、广告费、物流配送等,如九州通医药网、珍诚医药在线、药品终端网、百特商城、蓉锦医药网、中瑞医药 网、德尔康药业、开心人医药网、中药之乡、康美中药材商城等。
我国医药B2B的企业从运作的商业模式上可以分为三类:买方主导型的平台、卖方主导型的平台和第三方交易平台。
买方主导型商业模式,运行方式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开办和经营为进行从事监管职能,其本质上是事业单位,靠的是财政的政策性拨款,很少或者不收费用;其二是卖 方主导型商业模式,经营主体多为代理商或者医药厂商,企业参与到实体交易中,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其所经营的医药产品销售,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 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的客户关系管理,盈利方式主要贸易差价、网络广告费用实现盈利;其三是第三方平台商业模式,自身通常不参与药品的交易,仅为医药产品的买 卖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凭借收取市场推广服务费用、参与交易的企业会员费、为企业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费盈利。
6、行业痛点及医药B2B的变革之处
医药行业如同农业一样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尽管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期,但是其依然保持着诸多较为传统的特征,越是传统的就越难被改变,而一旦找到了行业的痛 点将其击破,其获得收益也是难以估量的。互联网时代B2B模式为传统的医药领域带来了一阵改革之风,在医药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生根、发芽、开花。
从医药原材料的提供方(产业链上游)即到产业链核心医药生产制造方到生产企业,原料的采集、加工、物流配送与销售环节存在着制度粘性强、资源配置低、灰色空间大的痛点,而从生产制造到医药分销中,存在着分销链条长、信息不 对称、利益分配不均衡等行业痛点。医药电商B2B通过优化行业供应链环节,拉近医药行业的需求与供给,使得二者可以尽少环节的进行交易,大大降低沟通成 本、减少了灰色地带以及降低了灰色交易发生的几率,实现供给双方信息对称,让紧俏的医药资源配置地更加有效率,并在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红利同时,同时也满足行业用户的痛点需求。
7、医药B2B未来发展的两个动向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医药B2B电商在我国的发展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而言,还处在生长阶段。根据国内现有的B2B医药电商平台而言,对未来我国医药B2B电商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两个方面的判断:一个是企业层面,另一个是行业层面。
在企业层面,由政府主导和企业自建的医药B2B平台将或让位于第三方医药B2B电商平台。因为企业类医药B2B电商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交易中介服务收费、 广告费、等,但因该平台参与主体有限,医药SKU相对少,而第三方医药B2B电商平台的上游厂商相对来说比较多,产品也会比较丰富,可以实现医药价格公开 透明。在行业层面随着企业平台的不断建立与完善,整个医药行业在B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牵引下一方面解决供应链痛点的同时另外所汲取的健康数据、药品的流 向、销量信息等相关数据,都将反馈给医药生产企业,从而实现个性化药品研发、最终实现了智慧生产和药品销售管理。
四、2016年医药行业投资热点
2015年下半年,市场上一直在传资本寒冬已经到来。不少中小创业企业融资收缩,更有不少创业公司融资失败和传出项目停运的消息。然而,在医药行业,融资力度却丝毫不减,依旧热火朝天。2015年10月中旬,壹药网创始人于刚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即将获得新一轮超10亿元融资。在其他行业投融资放缓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的融资却一次次刷新纪录。
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确实有太多的不同:医药行业本身的专业壁垒以及政策的限制导致医药电商至今发展缓慢。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商品比如3C数 码和图书等网上销售占比已经超过线下销售,而医药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还很低,2015年医药网络零售占药品总零售额的比例大概在1%左右。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或者带来冲击时,往往是首先对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商品和行业进行改造,而医药和医疗行业却是较难被冲击的堡垒。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恰恰是医药行业目前最好的机会。
2015年医药电商行业的投融资主要医药B2C、医药B2B以及医药O2O方面。
需求与控费共同决定行业增速。老龄化趋势、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持续拉动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医保控费压力继续限制着行业增速,在双重因素作用下预计行业增速将回落至10%左右。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性较好、市场愿意给予高估值,并且改革深化和需求拉动给各细分领域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
改革大年新政不断,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今年各项医改政策频出,包括分级诊疗、药品审批制度、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计划等,引导行业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分级诊疗对患者流的转移分流作用将对重构整个医药行业, 基药市场扩容、基层医院拉动医疗器械需求、上下级和区域内医院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拉动医疗信息化市场、签约医生也为健康管理市场的兴起创造条件。药审改 革进度加快,相继出台了药品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优先审评审批意见等政策,旨在提高药品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优化新药结构。由于监管和执行的难 度,预计未来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会在多方利益达到动态平衡过程中稳步推进,但互联网+的方向不会变。精准医学受到多项政策支持,包括高通量测序临床试点的发布、资金投入计划、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等,或有望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2016年投资策略:把握趋势、关注创新。符合行业趋势和政策方向的行业和公司将迎来快速发展。具体建议投资者和创业者关注如下医药领域。
1、药品和服务。新药注册审批改革、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均向创新药、高质量仿制药倾斜;分级诊疗带来基层医院用药量的增长,基药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扩容;鼓励设备国产化、基层医院的新需求将成为器械行业的增长动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专科服务、高端医疗服务以及第三方服务市场迎带来的投资和创业机会。
2、医药新技术。新技术是医药行业最核心的驱动因素,基因测序技术已日趋成熟,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测序服务和数据处理两个领域,未来随着测序成本下降和数据积累,基因测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治愈癌症的一种技术,目前疗效最为显著的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 技术,前者以PD-1 抑制剂为代表,CAR-T 对非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国内已有公司进行了早期布局。
3、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预约平台、医院信息移动化解决方案等。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需 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供需缺口为移动医疗带来了一片蓝海,而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为移动医疗的发 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例如,未来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将不仅仅接受药物治疗,而接受包括远程监测、远程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管理、可穿 戴式给药在内的整体的疾病管理方案。全球范围,Epocrates、CardioNet、WellDoc、ZocDoc、Vocera等公司已在移动医疗领域做出了成功的典范。而在中国,春雨天下、丁香园等公司也开始了移动医疗行业的探索。而随着可穿戴式技术的崛起,移动医疗的软件和硬件结合将带来市场的 爆发式增长。根据iiMediaResearch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为18.6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25.3亿 元。金地毯看好三类移动医疗公司,具有高精确度、广泛客户群优势的硬件设备厂商、拥有政府资源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在某个疾病垂直领域有绝对优势的公司。
4、医药电商。医药流通趋向信息化、服务化,传统配送商向供应链管理、药品福利管理等业务延伸,产生了GPO、PBM 等新模式,拓展了盈利空间。医药电商将颠覆药品流通模式,这是医药商业领域翻天覆地的变革。尽管中国经济有下行趋势,并且舆论一直提及2015年是资本寒冬,但医药行业的融资来看却依然有大额资金进入医药电商市场。通过对2010年我国医药电商第一例融资事件算起,我国医药电商获得融资的机构来看基本上集中在B2C的运营方资质,其中涉及B2B类的医药电商企业只有药品终端网和珍诚医药在线。如上文提及,医药行业本身的专业壁垒以及政策的限制致使医药行业的互联网化要比其他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要慢,但是越是壁垒大、越难克除,对于B2B领域的机会就越大,资本对其青睐就不难解释了。
5、智慧医疗特别是可穿戴医用设备。智慧医疗肩负提高我国医疗体系运营效率的重任。智慧医疗虽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但可以大幅提高医疗资源的运营效率,缩减医疗运营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智慧医疗可以应用于临床决策、医保支付、药物研发、诊疗流程、医患关系和公众健康等多个领域。市场研究机构证实,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 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可穿戴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 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 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 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
我的位置:
金地毯商业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发布人: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