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金准产业研究 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发布人:金准数据

前言

随着中国制造稳定发展,消费支出对GDP拉动作用明显,中美贸易一定程度影响出口环境,中国制造业进入了以内需消费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但目前中国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附加值较低、多样化市场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等问题,以消费品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工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转型升级。

因此亿欧智库撰写并发布了《2019-2020中国制造业转型趋势研究报告》,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及国际竞争力的梳理分析,从劳动力、技术、市场角度剖析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挑战提出中国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案例阐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道路上的有效渠道和方法,希望可以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14-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对GDP的贡献比例维持在30%左右,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依然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16年国家开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品制造业总规模在20万亿以上,利润率水平位于制造业整体均值以上,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图片1.png 

消费品制造业总收入及占比

消费支出近年来对经济增长拉动态势明显:2014年至2018年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率从48.8%上升到76.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消费品制造业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将是本报告研究重点:消费品制造业是消费品的生产和制造端,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明显的市场依赖性和大众服务性特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纺服、家具等制造子行业。

图片2.png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

图片3.png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及利润率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正逐渐向消费品领域蔓延,出口导向型的消费品制造业企业面临相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美贸易战向消费品领域蔓延:截止目前美国公布三次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最终消费品所占比例逐步增加。

中美贸易战对消费品制造业的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从中国出口额度来看,电机电气产品、机械设备两类占比最大,其次是家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美国设置关税壁垒导致中对美出口自2018年末始出现大幅震荡;中美贸易战将在短期内对消费品制造业领域的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

图片4.png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金额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亿欧智库认为中国制造业升级面临的挑战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消费多样化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

1.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逐步上升,2008-2018十年间增长近两倍。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严峻竞争。不仅如此,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导致劳动力总供给正逐年减少,而制造业劳动力存在外流趋势,劳动力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强。

2. 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低,主要消费品制造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存货周转率水平整体较美国存在差距,流动性较差。近年来,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取得显著成就,但是R&D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薄弱,这就导致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动力不足。纵观消费品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企业嵌入中低端环节,缺乏定价权和获利空间,面临“低端锁定”的困局。

图片5.png 

低端锁定现状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3. 消费需求多样化无法被有效满足:零售渠道变革,线上线下消费渠道趋向高度整合,海量信息与选择使得消费者在供需市场中更具主动权。同时,消费者乐于尝新,不同消费群体呈现需求多样化。中国制造企业在产品创新,增加用户粘性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趋势

针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三大挑战,亿欧智库提出制造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图片6.png 

3.1 更高效: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工业向新时代迈进。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发布说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已经到来。制造企业在通过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时,必须以智能工厂为目标同时重视硬件与软件建设。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以全生命周期相关数据为基础,将生产过程扩展至生命周期。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软件基础,是连接智能制造不同环节及板块的关键。

在生产制造与质量管控环节,智能工厂利用数据优化生产计划与生产实践,灵活应对订单变化与故障,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机器视觉与传感器等手段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处理故障,高效完成质检,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核心载体为由ICT企业、大数据及软件企业和装备自动化企业助力并衍生出的智能工厂。

图片7.png 

智能工厂提升生产制造与品控环节表现

在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决策管理和研发设计等环节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和品质。在智能化趋势下,制造企业必须根据其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策略,逐渐提升工厂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中国制造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力是未来中国制造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实际转型过程中,工厂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处于技术应用不同阶段的制造企业可采取不同的渐进策略,逐步降低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最终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图片8.png 

3.2 更自主: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

中国制造业已开始向两端转移,从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寻求突破:中国制造业企业近年来更加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OEM模式表现出产品可替代性强、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传统以代工厂为主的制造业模式通过自主研发设计、打造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来提升工业附加值水平。

以家电品牌为例,如今中国家电品牌已基本脱离单纯的代工模式,自主设计开发成为行业主流。瑞士信贷报告指出:年轻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青睐,90%以上的中国年轻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产家电品牌。

中国自主研发投入增加,不断出现新型产品种类: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有专利91.74万件,同比增长18.06%;自主研发带来产品突破和创新,不断出现如植观、钟薛高、泉林本色等新型爆款品牌,新品牌通过差异化、新体验构筑企业壁垒。

中国代工厂通过加强研发,提升产品口碑和竞争力:中国部分代工厂通过在研发、设计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例如,松腾实业通过研发扫地机器人产品,目前已成为国际主流品牌的代工供应商;申洲国际通过每年4%的研发投入获得优衣库、耐克、阿里达斯等全球知名服装品牌的青睐。

自主品牌较代工模式毛利更高,具有较强盈利优势:以服装和化妆品制造业为例,建立自主品牌的企业具有更高毛利率,纯代工模式厂商毛利率普遍低于自主品牌制造厂商20%以上,有效的自主品牌将大幅提高产业附加值。

国产品牌接受程度随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提高:随着新型消费群体的出现,国内出现了数字化营销、内容营销等众多针对新消费群体的营销模式,国产品牌借助新型营销渠道不断提升知名度,如李宁、百雀羚等老牌企业开始复兴,同时不断涌现钟薛高、玛丽黛佳、完美日记等各类新锐品牌。

3.3 更精准:互联网赋能制造业 

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向消费制造企业传递,驱动制造企业改造生产模式。电商平台的快速扩张为消费大数据的积累创造了空间。互联网电商平台利用消费大数据为制造端的生产决策赋能,使消费者需求与生产端的对接成为可能。

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偏好首先在电商渠道转化为消费大数据,消费大数据被接入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系统,用来指导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计划与排期,并通过工厂的柔性生产线配合生产。

图片9.png 

消费者大数据应用下的数据系统改造 

柔性生产的理想状态是“按需求生产”,即先有订单,再按订单个性化设计并生产。但由于生产始终存在滞后性,目前主要的销售模式仍然是“先生产、后销售”,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库存、增加生产弹性。

不同品类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弹性生产的方式比较多样,通常包括改造小规模生产线、零部件模块化、库存实时管理等方式。

中国制造业升级代表案例

根据报告提出的发展趋势,筛选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企业及模式进行分析。

1. 网易严选:网易严选通过直连消费者与生产商,一方面减少中间环节,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另一方面与生产商共享对消费者的需求洞察,促使生产商调整产品和生产计划,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亿欧智库选取与网易严选展开深度合作的代表性制造企业,以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合作模式和成效。

图片10.png 

网易严选与制造企业分工与合作模型

2. 酷特智能:酷特智能隶属于红岭服装集团,成立之初是传统OEM服装代工厂,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大数据驱动的定制化生产模式,成功转型为大数据驱动的C2M企业,并搭建智能服务平台,助力其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图片11.png 

酷特智能发展战略

3. 杰克缝纫机股份公司:主营缝纫机的缝前和缝中设备,专注缝制设备研发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缝制机械龙头企业。其自动化缝纫机设备在硬件方面对制造企业进行赋能,提高工厂的生产能力,为柔性生产提供基础。

结语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无法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等问题的压力下,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柔性生产提高生产灵活性,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帮助下积极寻求合作和市场突破,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