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深入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顺利召开,溢出效应在推动消费升级、贸易结构转型和科技创新赋能支柱产业等方面已经初步显现。2018年消费对中国GDP贡献率达76.2%,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持续开放战略和强大内需驱动下,中国消费市场在全球消费市场的份额和贡献率正在日渐提升,并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重要的增长极。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以下三大趋势:
消费升级是中国消费市场主旋律。在扩大开放战略下,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开放,以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趋势在中国消费者中持续发酵,其中进口消费正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未来半年消费者希望增加进口意愿明显强于减少进口意愿。时至今日,安全、品质、设计是消费者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进口消费普惠趋势愈加明显。在过去一年中,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仅发生在1至2线城市,还逐渐下沉到中国的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县域一般指县级市和县)。低线城市正成为中国进口消费的增量市场。推动进口消费普惠的有以下三个因素:积极的国家政策推动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收入的逐年增加;互联网的普及使低线城市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并与1至2线城市趋同;零售数字化下的跨境电商将进口消费品逐渐覆盖到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通过跨境电商这一进口消费新模式,低线城市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创新模式助推海外品牌走入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通过数字技术优化与全球海外品牌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在新零售的背景下,通过对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的数字化赋能,跨境电商推动海外品牌沉淀消费数据,打造品牌和新零售渠道。另一方面,海外仓孵化模式,引进了体量小、优质的海外中小品牌。此外,联合多渠道和机构建立内容电商引流机制,扩宽内容触达渠道,建立零售趋势下的新型营销模式。
一、数字化赋能推动中国消费市场走向普惠
1.1中国内需撬动全球经济发展
1.1.1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增长极
中国商品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消费规模正不断扩大。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万亿人民币(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合57,5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消费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8年全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经济贡献率达到76.2%。从区域划分上来看,国内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潜力。未来三年,中国在全球新增消费市场的比重将持续提升。
在持续开放战略影响和强大内需的拉动下,中国消费市场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的增长极。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十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在全球占比持续扩大。最新数据显示,自2009年到2017年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在全球的占比从2007年的5.5%,到2017年增至10.9%。其间超越日本、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支出国。
与此同时,开放战略下中国与全球市场链接更加紧密。近年来,中国进口消费市场在科技驱动下迎来了模式创新,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进口模式将中国消费者与全球各地的商品紧密相连。预计2020年,中国跨境消费用户将超过2亿人。
1.1.2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稳健增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的不断开放,跨境电商是中国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增量。一方面,中国拥有良好的线上消费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教育,在渗透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基础上,中国电商交易规模领先全球各国。此外,在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商品的需求持续上升,跨境电商的出现契合了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
在利好政策的持续推进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持续增长。2019年7月国务院先后宣布将在现有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增加一批试点城市,调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该举措吸引了国际知名品牌在华首发新品,同时带动消费增长,促进了消费品产业升级。据中国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数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8年间,中国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复合增长率达76%。截止2019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货品货值达456.5亿元,同比增长24.3%。
1.2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的驱动力
1.2.1政策红利下进口消费市场迎来黄金期
进口消费政策持续优化:中国正积极扩大进口,持续降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近年来,中国多次大幅降低进口关税,达到并超过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成员的要求。截至2018年,中国平均关税水平已经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15.3%下降至7.5%。其中汽车、药品等商品的进口税率在中国实现了大幅调低。
截止目前,中国已经签署18个自由贸易协定,另外有13个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正在开展。在已经生效实施的自贸协定中,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8000余种商品实现零关税进口。此外,中国正大幅缩减进口配额限制的商品种类,努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2018年中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已压缩56.36%。在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65位升至56位。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跨境电商利好政策的出台,跨境业务迎来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增设2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此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总计达到37个。同年,中国还调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新增63个税目商品。在2019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自2019年4月1日起下调增值税率,其中原适用的16%税率调整为13%,随即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综合税税率也实现了同步下降。
行业和消费者信心大幅提振:稳健的进口消费政策,有效地刺激了进口消费从业者对行业的信心和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从消费品类来看,对比近两年进口消费政策前后的数据,包括水产海鲜、蔬果、鞋类等多个消费品类的销量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也得到了充分满足和释放。
据商务部2019年7月发布的《主要消费品需求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供给方和消费者增加进口意愿均强于减少进口意愿。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对不同细分品类的关注点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安全、品质、设计成为了今年消费者进口消费的关键词。从细分品类来看,在食品、母婴、化妆用品中,安全分别以90%,89.5%和71.3%的占比成为用户在购买商品时最关注的点。而在家居和家装用品、体育休闲用品这两大类的细分品类中,用户最关注的是品质,关注度分别高达69.7%和67.2%;钟表眼镜、珠宝这两个品类中,消费者最关注产品的设计,关注度分别高达79.9%和83.6%;从服装鞋帽方面这个细分品类来看,中国消费者则更受易到价格的影响,70%的消费者表示价格是其购买服装鞋帽是最关注的因素。
1.2.2中国为国际品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试验场
数字化围绕人、货、场全方位的对进口零售领域进行重构。在新的数字化趋势下,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进口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对高效便捷购物体验、个性化等方面的挑战。从产业链来看,越来越多的品牌商、零售商以及物流提供方通过数字化提高经营效率,打通线上、线下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高效的购物历程。
首先,对于品牌商而言,数字化可实现面向消费者的需求预测、个性化营销、购买体验以及智能客服,并持续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参与。从消费者需求来看,数字化的用户运营解决了消费者对于高效、便捷、个性化独特体验等方面的新诉求。对于新时代的消费者而言,不仅商品本身十分重要,购买过程中的体验同样被看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零售市场的参与者能够更加理解消费者,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并最终实现千人千面。
其次,对于零售商而言,数字化可实现货品和门店运营的功能,如利用智能货架协助支付、盘点、促销、定价等功能,又如面向门店的店铺选址、店内购物体验、无人店铺等。数字化时代,消费的选择多样性和便利性都大幅提高,购物方式的选择成为与产品选择同等重要的消费决策。数字化解决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搜索阻力(如信息不对称)和购物阻力(如门店数量),同时也帮助企业实现了从线上试水到走向线下的战略决策。以美国传统线下会员制仓储零售超市好市多(Costco)和德国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为例,二者线下的布局均基于线上的数据积累。2014和2017年好市多和奥乐齐分别通过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与中国消费者见面。正是由于在线上渠道销售的数字符合预期,才有了以上两家海外零售企业先后在2019年将线下门店落户上海。
再者,数字化对供应链的改造主要面向供应链的智能定价、智能配送和仓储,可实现进口消费市场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进口消费市场发生的商流变化正在倒逼品牌企业重塑供应链,不断提高其质量、效率与网络能力以应对行业新需求。消费端带来的配送模式变革将层层传导到整个供应链,物流的角色、网络、协同模式将衍生出各种新变化。数字化赋能的电商物流牢牢把控物流生态的前台——消费者需求端流量资源。针对物流生态的中台,电商物流体系则通过自建或组织平台,搭建了物流骨干网络,以此构建出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同时,该类企业不断提升后台技术能力,持续推动智慧化建设的进程。
1.2.3普惠趋势成为中国进口消费市场新动能
2019年上半年消费市场持续发展,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为消费市场和电商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截至2018年底,以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为代表的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占国土面积91.3%,占全国总人口的73.7%,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50.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55.64%。
不断提高的可支配收入释放了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的消费需求。受减税增收、棚改和扶贫政策的影响,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收入正逐年增加。相较于1、2线城市,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消费者在生活成本上的压力较低,在资金和闲暇时间支配上具有更大对的空间。收入的提高相当程度上将释放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截止2019年3月底,淘宝天猫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亿,比去年同期上涨1.04亿,其中有77%来自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随着互联网渗透率在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的持续走高,高效快捷的电商及零售品牌将触达更加广阔的地区和受众,同时也实现了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对新增量市场的开拓。
随着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消费观不断成熟,收入的逐年增加以及便捷和高效的电商渠道全面覆盖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消费者,以上地区消费者对有一定附加值的品牌和品质化的进口消费需求正在释放。
二、跨境电商市场呈现新的变化
在国家不断释放利好政策以及消费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近几年跨境电商不断壮大。跨境电商持续在1、2线城市全面渗入,与此同时,中国进口消费市场走向普惠,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消费市场动能迸发,成为可开拓的新增量市场。随着跨境电商在众多地域普及,跨境电商消费群体也展现出新活力,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特征:1、进口消费群体渗透率逐步提升,女性消费和老年消费市场持续增长。2、品类日趋丰富,美妆成为增长最快品类,数码家电与宠物消费成为后起之秀。3、消费品进口国别愈加多元化,日韩进口额占比提高。4、数字化赋能进口消费形态日趋丰富,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对消费者引流作用明显。
2.1普惠趋势下的进口消费群体渗透率逐步提升
2.1.130岁以下年轻消费群体成为进口消费主力军
随着中国进口消费规模持续增长,进口消费品逐渐成为中国寻常百姓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跨境电商各级城市的消费者人均支出和购买频次来看,整体跨境电商的消费支出近两年来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发展。
从消费者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消费者正在不断攀升,成为消费群体的主力人群。自2014年开始,30岁以下年轻消费群体在跨境电商中的每年的支付金额占比便持续上升,并从2014年的13.6%增长到2018年的44.1%。未来随着这部分人群购买力的逐步提升,进口消费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
2.1.2女性消费者引领进口消费趋势
女性进口消费额自2014年以来便加速上涨,并在2018年达到了73%。女性已成为全国消费的主力军。从年龄分布来看,30至59岁女性虽然是跨境电商消费的主力军,但90后在跨境电商消费金额中占比逐年提升,并在2018年达到46%,为进口消费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原生动力。
县域地区女性消费成跨境电商增长新动力。在中国网络及移动设备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县域地区跨境电商方兴未艾,增势显著。各级地域的女性消费额都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县域地区在近年增速变化最为明显,县域女性的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62%,增至2018年的70%,提升了8个百分点。县域地区已成为各级地域中增速最大的地域,这充分显示了县域地区女性消费者的巨大潜力。
2.1.3老年市场(60岁以上)不可忽视
“银发群体”是跨境电商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购买人群。中国老年消费群体体量庞大,增速可观。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5亿人,占比达到10.9%。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在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之内,关乎老年人消费的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市场都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养老产业消费潜力巨大,老年用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老龄产业多元化,产业辐射面广,产业链长。2018年,老年市场各地域各类产品都保持正增速,宠物产品增速最快,各地域增速都超过了150%。我国是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潜能目前并未完全释放。尤其是在未来5至10年,老龄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富裕人群老化将是我国老龄产业的最大红利。
1至2线城市老年消费者居于老年市场中的主力地位。2016年以来1至2线、3至5线城市及县域地区的老年市场分别占据了跨境电商老年市场消费额的65%、20%与15%左右。由于在1至2线城市更大比例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险,支付能力较强、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多且消费渠道多样,因此在跨境电商消费的老年人市场中1至2线城市市场占据了大部分比例。
老年市场跨境电商的消费结构主要集中于疾病管理、养生健康及日常生活等三个方面,其中保健品、日用品、食品等支出额较大。保健品更是每年占据跨境电商老年群体消费额30%以上。
2018年,从各城市老年消费者热衷购买的品类来看,1、2线城市,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老年消费者对品类的偏好趋同。保健品、美妆、母婴、服装服饰是各线城市中的老年消费者购买较多的品类。
2.2进口消费品类日趋丰富
跨境电商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快速成长,消费品从母婴行业向多行业拓展。跨境电商消费主要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美妆个护增长迅猛;二是在宠物花费与数码家电逐步增高;三是海外潮牌服饰消费增多;四是县域地区消费趋向多元化。美妆成为跨境电商市场增长最快品类。美妆个护成为近年进口跨境电商的增长点,美妆品类在2014年的跨境电商消费额中仅占20.8%,但其一直呈现稳定的高增长态势,在2018年达到了32%。增长的原因有二:一是与政策相关,2016年9月财政部发布调整消费税新政,取消或降低化妆品及护肤品税率,这极大地利好美妆个护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另一原因则是与消费升级趋势相关。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更愿意在美容护肤化妆等方面支付更多金额。第二大品类则为母婴用品,尽管母婴用品在每年跨境电商消费额中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但整体母婴市场依然保持增长,并是跨境电商的第二大消费品类,2018年占比19%。
数码家电与宠物消费成为后起之秀。2014年以来,数码家电消费额保持了超过100%的增长。数码家电品类货单价从2014年的360元增长至2018年835元,增长了34%;其消费额占比则从2014年1.8%增长至2018年的6.3%,增长十分可观。宠物类消费在近几年开始凸显,其消费额占比则从2016年0.1%增长至2018年的1.1%,增长了10倍之多。数码家电与宠物消费已成为跨境电商两大增长最快的品类。
潮牌服饰成为潜在跨境消费增长点。随着年轻一代的消费实力崛起,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群成为跨境消费的主力军。而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偏好趋向多样化,品味也越来越个性化。他们更注重体现个人品味的设计和高质量的生产。海内外潮牌服饰恰能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要。
2.3消费品进口国别/区域愈加多元化
消费品进口来源国趋向多元化。2014年,跨境电商主要大进口国别/区域总体份额便呈现出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90.4%逐年降低至2018年的86%。这也反映出其他多国别进口逐年增加,消费品进口国别更加丰富。而且每年主要进口国也在呈现出不断更替的现象,进一步反映出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品类不断拓展。至2019年,仅天猫国际已引进78个国家4,300个品类近22,000个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八成以上是首次入华。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得益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与普及,另一方面得益于跨境贸易壁垒的减少。
日韩进口额占比提高。在主要国家进口额占比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日本和韩国占比呈现出了增加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跨境购的品类发展趋势上,目前国家区域较为集中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韩国,每个国家侧重品类则有所不同。消费者热衷在在日、韩购买护肤用品。而护肤品在跨境电商消费中占据了主要比例,从而带动了日韩的进口市场份额。
2.4数字化赋能的进口消费形态日趋丰富
直播电商引领新消费形态,对消费者引流作用明显。随着直播行业商业模式逐渐成熟,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不断提升的市场规模之下,直播产生了更多的内容和形式,电商+直播的模式成为了行业的一个新风口。对比2019年近三个月与2018年同期数据可见,各类消费品直播引导浏览商品人数、引导购买商品人数以及引导支付金额都呈现出了显著的增长。从阿里巴巴统计的2019年近三个月与2018年同期数据来看,直播为天猫国际引导浏览商品人数从2018年的855万增长到2019年的3,503万,引导购买商品人数从2018年的44.5万增长到2019年的236万,支付金额更是从2018年的6,159万增长到2019年4.7亿,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其中,美妆与保健品行业增长尤为显著。
直播吸引力爆发,数码家电与大家居品类消费增长显著。2019年近三个月直播在数码家电与大家居行业为天猫国际引导购买人数较2018年同期增长最为明显,分别是2018年同比40,66.8%与4,131.4%,体现了这些类目在直播上的巨大潜力。主播通常在直播间会向粉丝推荐合适的产品、介绍活动优惠等,所以不少之前犹豫是否要下单的消费者,在直播间内会更容易决定购买。直播已经成为数码家电与大家居重要的增量渠道。一些商家就开始将导购直播与客服直播结合,为消费者快速解决售前售后的问题。众多知名品牌通过这样的方式,竞相打造出自己的直播间,使得品牌销售在2019年取得了爆发性增长。
社交电商已成为网络购物新的趋势和潮流。随着社交购物功能的改善,社媒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广告渠道,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在自己选择的社媒平台上购买商品。目前众多国际社媒渠道已经纷纷增加了购买按钮,并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社交销售功能。在国内,各社交平台、自媒体和新媒体也纷纷推出了购物软文和购物频道,以此来增加流量变现渠道。通过社交媒体为店铺引流及产品品牌背书,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电商购物新渠道。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社交电商既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前的店铺选择、商品比较等,又体现在购物过程中通过IM(即时通信)、论坛等与电子商务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体现在购买商品后消费评价及购物分享等。社交关系与电子商务融合打通的新模式将极大地激发消费增量,并推动消费向更深层级发展。消费者日常倾向于使用社交电商平台获得美妆、穿搭等方面的消费指南。此外,运动、美食也是用户在社交电商平台关注的主要栏目。随着新的社交时代的推进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演进,下一步会衍生更多的社交沟通工具,更高效的实现人货直接匹配。
三、海外品牌进入中国路径和策略
3.1中国正成为海外品牌辐射亚太乃至全球的中心
去年的报告中我们提到区别于一般贸易,跨境电商为海外品牌在中国发展提供了一条开放、高效的路径。跨境电商作为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兴业务模式,在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下,帮助海外品牌商将商品更快更好地销售给中国消费者。包括美妆护理、母婴产品、保健品、服装服饰以及数码家电在内的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跨境电商成为亚太市场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中国进口消费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升,中国也正在成为海外品牌部署亚第三章海外品牌进入中国路径和策略太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多家跨境电商公司已经陆续通过海外仓的进口模式,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帮助更多海外品牌将产品售卖到全球各地。以天猫国际为例,海外仓项目正将东南亚线上购物网站LAZADA和天猫出口业务紧密结合,不仅让中国商品出口海外,还帮助日韩等国的品牌商将商品卖到东南亚。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跨境电商平台正在快速优化与全球海外品牌的合作模式。去年我们提到,保税模式、直邮模式和B2B型电商平台、电商直采(自营型平台)是海外品牌与跨境电商合作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进入2019年,随着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国家战略和跨境电商政策的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的创新发展为海外品牌入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2海外品牌的孵化与变现
在跨境电商出现之前,一个海外品牌在传统外贸模式下要进入中国市场,孵化过程复杂且漫长,在经历市场调研、产品定位、申报流程、市场推广、商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后,产品最终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而以上的环节仅是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初级考验。更大的考验在于,在数字化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从业者的“基本功”的当下,传统外贸模式下的市场开拓不仅耗费品牌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很难精准触达消费人群。上至大型跨国品牌,下至刚刚入华的海外中小品牌,如若缺乏数据化的业务模式和高效、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后期业务的开展或将举步维艰。
3.2.1不同成熟期海外品牌入华发展路径
结合品牌入华的发展路径,初入华的新品牌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首先,以跨境电商为渠道,尝试若干产品系列进入中国市场,确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借助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品牌和产品的持续曝光;其次,以跨境电商模式为基础,建立全渠道多品类发展策略,结合一般贸易,进行线下业务拓展;最后,通过新零售完成商业模式整体升级,最终实现线上线下门店一体化运营。
以上发展路径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将在3-5年内逐渐成型。当企业通过发展路径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初期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又对成熟海外品牌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1)精细化的消费者运营:在打造“爆款”阶段过后,需持续占领消费者心智,提升品牌延续性运营发展。对于成熟品牌商而言,具体操作的方法是开始在用户心中树立品牌形象,除进行电商营销外,还应建立自身的会员体系,树立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仰标签。2)品牌资产管理: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品牌知名度打响后面临的假货问题也可能随之显现。此时,品牌需要逐渐整合销售策略,通过公司制度和法律等有效途径规范品牌的销售,有序保护品牌资产。3)增量市场逐渐减慢:品牌的增长将在流量和政策的红利期后逐渐减弱,摆在成熟品牌面前的是如何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增量市场。此时,品牌可以选择基于消费者地域性的特点推进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3.2.2小众品牌借助轻资产模式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随着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的持续开放,越来越多的小众品牌获得了市场机会。在中国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海外中小品牌的发展正面临三大问题:首先,小众品牌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相较于大品牌,小品牌在品牌推广投入有限。其次,税务风险等合规方面挑战,通过跨境电商初次出入华的企业在跨境电商法律的合规方面面临挑战。再者,小众品牌在入华初期还将面临一些来自运营成本的压力。在以上问题之下,轻资产模式和数字化转型可成为应对来自品牌、合规及运营方面的重要途径:在品牌竞争力方面,品牌可以借助中国电商平台海量消费者精准画像、消费触达、及时的数据反馈,缩短商品打入市场、流转、反馈的周期,提升品牌投入市场的精准度、便捷度,同时降低品牌的试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