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报告通过对当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分析,总结了包括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初创企业100强、成熟企业60强、巨头企业20强三份榜单,以及2019中国人工智能落地投入度十大城市榜单,集中展现了201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的阶段性应用成果和商业进展。
一、五大视角解读年度人工智能概况
1.1学术视角:参与数量与范围提升,自动工具与标准化降低科研成本
学术研究参与度持续上升,参与范围扩大,NLP等子领域取得进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学术研究的参与度持续上升,直观表现为各大顶级学术会议的论文提交量逐年大幅攀升;学术研究的参与范围也不断扩大,除高校和科研机构外,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基础科研中。论文主题主要围绕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领域展开研究。
具体而言,算法模型的开发正逐步从标准化、高人工干预的监督学习转向小样本、少监督、场景化的模式,利用更少数据、更高时效训练出可处理复杂任务的模型成为重点诉求。人工智能子领域也出现一系列突破:预训练模型已被批量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融合视觉、语音的多模态感知计算备受关注;生成对抗模型(GANs)则拓展进入到图像、文本生成等领域……
人工智能普惠化
以往的人工智能框架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开发者自行设计模型,2018年以来,NAS和AutoML等工具正使AI技术变得更为简单易用。用户只需喂食数据,工具就能够自行快速地搜索并创建由复杂神经网络驱动的决策功能,这使人工智能在实际场景中更具可用性,降低了开发者和客户使用AI及相应服务的门槛和转换成本。
标准化推进
就国内而言,2018年1月,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成立,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
2019年4月,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发布了人工智能开源与标准化研究、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分析等研究成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也进入审改完善阶段。人工智能标准化取得进展,将加速相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1.2企业视角:AI创业机会收窄,研发+商业化并重成创企共识
人工智能的创业机会收窄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人工智能创业初见端倪,在2014年快速增长,到2016年达到顶峰,之后热度便迅速走低。据此可以大致推断,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的创业机会逐渐收窄。
初创企业:科研实力+商业落地两条腿走路度过早期在算法技术方面的争夺战,依靠科研实力和商业化落地两条腿走路正成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共识。尽管人工智能的各项技术在理论上具备跨领域通用的能力,但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初创企业而言,在具体场景制定客户可理解、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才具备商业化的可能性。
以高举高打的策略与大型客户达成定制合作,随后打磨出成本可控的标准化方案进行推广应用,是初创企业一般采取的路径。这个过程进展顺利与否,将受到公司的技术实力、销售能力和资本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人工智能转型
包括华为、平安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在2018年开始加速部署AI应用到企业整体运营和核心业务流程中。吴恩达团队在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转型指南》,认为试点项目执行、AI团队建设、员工AI技能培训、AI战略(进入市场)制定、内外部沟通渠道建立这五个步骤,是公司AI转型的必由之路,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大概需要2~3年时间。MMCVentures和英国巴克莱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19年底,超三分之一的企业将部署人工智能,被认可和采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3投资视角: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呈退潮态势,RPA领域成热点
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市场数据回落,呈现退潮态势
据金准产业研究团队统计,在2014-2017年相关投资持续走热的背景下,2018年中国私募市场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事件频数有所回落,同比2017年下跌20.7%。2019年1-5月的投资事件数量仅为2018年全年的23.7%,预计2019全年的投资频数和投资金额均将下滑。与此同时,私募投资更加集中于头部企业和偏中后期轮次,市场对公司的估值也有所缩水。人工智能在私募投资市场开始呈现退潮态势。
科创板为人工智能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一级市场募资难度上升,使有高额资金需求的人工智能企业持续造血的难度加大。科创板开市,以注册制取代核准制进行新股发行审核,提升了上市效率,为相关企业开辟了IPO的快速通道,拓宽了融资渠道。目前,澜起科技、虹软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旷视科技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优必选、云知声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初创企业也已筹备在科创板或其他股市板块上市。
可落地性强,RPA掀起投资热潮
人工智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归于沉寂,细分赛道之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却成为热点,受到投资者的广泛重视。该技术能够承担各类需要高频处理强规则、结构化的重复工作流程,部署实现周期快,可拓展性强。其中美国RPA企业UiPath在三年内实现营收由350万美元到2亿美元的跨越。在国内,部分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今年也明确以RPA作为核心业务。
1.4政策视角:国家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要导向
三年行动计划奠定发展基调: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培育标杆型产品服务
国家政策更加注重培育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产品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为配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工信部在2018年9月还公布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名单,持续跟踪支持,培育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在11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征集并遴选一批企业进行重点任务攻关,树立产业创新标杆,在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提出将深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地方省市加速企业培育,构建高度聚集的AI创新高地各省市也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制定了规划方案,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以上海为例,该市从人才团队建设、数据开放应用、产业协同集聚、政府引导和投融资支持等维度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就重点应用场景征集和扶持创新项目,以期在2020年实现标志性产品的重要突破。
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国家抢占人工智能领先优势
其他主要国家同样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扶持政策的落地实施。以美国为例,白宫在2019年2月发布了旨在维护自身AI领导地位的行政令,涵盖了投资AI研发、释放AI资源、制定AI治理标准、构建AI劳动力、国际参与及保护美国的AI优势五个方面;随后在6月对《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发展战略计划》做出更新,重新评估了美国人工智能研发投资的优先次序,指出扩大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对美人工智能研发至关重要。
1.5行业视角:数据量丰富、AI应用需求紧迫的应用场景更受关注
数据丰富度、付费意愿和竞争程度是AI企业场景选择的主要考量维度
AI初创企业需要具体落地于垂直行业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才能确保营收,实现资金的可持续造血。在选择应用场景时,企业一般从行业既有数据的丰富度和闭环关系、行业对AI应用的紧迫性和付费意愿与市场的竞争程度等维度进行考量。
在中国,政府类项目(含安防、交通等公共事业)、金融、大健康、机器人等赛道是企业创业和市场投资的热点。由于各个垂直行业的市场空间和营收体量不尽相同,具体排名会呈现差异。
二、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榜单研究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初创企业100强榜单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初创企业100强分布情况
下图展示了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此处需要注意,企业地域分布以企业总部所在城市为准,分公司将不予考虑。
从图中可见,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两地。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初创企业100强分布情况
上榜企业大多在2014到2016年间成立,经过2-3年的研发应用准备时间,企业的商业化进展和收益规模已形成一定梯度;由于行业整体已迈入商业化阶段,这要求2016年以后成立的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周期时间更短,榜单中不乏在成立第二年便取得规模化营收的企业。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初创企业百强成立年份分布
百强榜单中,AI初创企业多分布在企业服务这一垂直领域,为企业提供营销管理、语音客服等领域的应用服务,该类企业在各个营收范围均有分布;其次是在机器人(覆盖服务类、工业及物流类)、金融、安防和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AI初创企业,分布于不同营收层级。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初创企业百强所属行业分布
针对AI初创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在2018年有50%以上取得盈利,对于2019年的预期,接近70%的企业表示将取得盈利。针对前后两年的盈利情况,50%的受调研企业选择了一致选项,另外45%对公司未来的经营预期则持乐观向好的态度。研发方面,超过50%的受调研AI初创企业保持着50%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60%的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在半数以上。
调研企业2018年整体盈利情况及对2019年的盈利预期
调研企业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人员占比
2.2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成熟企业60强及20大巨头企业榜单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对已上市的、经营主体在国内的AI相关企业,以及未上市、在2010年以前成立、颇具规模、业务相对成熟的中国AI相关企业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评价,以技术应用层和基础硬件层进行分类,形成在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方面具有代表性的60家成熟企业图谱: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成熟企业60强
基于研究整理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的成熟企业图谱,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根据实际是否有长足的AI技术研究及应用落地,2018年整体营收是否大于60亿元,筛选得出20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商业落地进展速度较快的巨头企业,榜单按照公司简称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20大巨头企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传统企业同时带来挑战和机遇:挑战在于,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企业的生产服务方式,这一过程将淘汰一大批无法适应的传统企业;机遇在于技术普及存在潜伏的窗口期,企业把握住关键窗口期,将会在技术的集中爆发期获得巨大的收益。其中中国平安、富士康已经较好地实现业务转型,也有大量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尝试在未来逐步整合业务。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
1、企业基因决定了可以做什么,优先做什么。AI技术纷繁复杂,盲目追求发展大而全的AI开放平台、或者跨领域延伸业务,对于不依靠IT技术起家的传统公司而言困难重重。应有的逻辑是,先发展应用技术改造升级现有业务,而后有余力则拓展底层技术,不排除和各方合作。
2、技术优先服务于现有业务中的核心环节,成熟后考虑推广。在技术发展的应用选择上,公司应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而非那些容易推广的业务。
3、传统企业掌握有资金的自主权和业务场景、业务数据,AI创业公司掌握有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团队,两方在AI商业落地的过程中各占优势。未来两者可以竞争也可以合作,传统企业的地位可能非常强势。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BATH)四家TMT行业备受瞩目的企业,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格局变化,正在积极地利用庞大数据量及技术积累的先发优势,力争将优势保持到以ABC技术为核心代表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BAT三家在组织架构层面实现了面向人工智能落地的专业化事业群:2018年下半年以来,BATH四家均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组织架构及技术体系调整,成为独立的智能/智慧事业群。BATH的内部AI团队借助于内部发力较早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中小AI创业企业提供数据来源、信息安全和算力服务,并涉足具体技术层、应用场景层全面铺开业务,试图将智能化产品应用简化为如电气般普及易用。
2.32019中国人工智能落地投入强度十大城市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应用落地阶段,此前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城市聚集,如今则转变为向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有广阔人工智能落地场景的城市扩散。金准产业研究团队从B端客户采购AI初创企业产品服务的投入,以及政府在公用事业(以交通、安防、医疗为主)智能化的采购投入两个维度出发,对城市在2019年1-8月的人工智能商业落地进展进行评估,所得榜单如下:
三、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3.1AI+跨领域
眼神科技:多模态生物识别,赋能产业智慧升级
眼神科技是一家AI驱动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识别技术,并成功打造了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平台,实现多场景、多应用、多产品、多种识别技术统一管理。眼神科技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核心算法和统一平台,赋能合作伙伴,实现场景落地,已经服务于全球2000+客户,涵盖了金融、教育、社保、公安、政府、军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与全国80%以上银行机构和超过100所高校达成合作。
眼神科技产品架构及解决方案
眼神科技核心技术
3.2AI+金融
量化派:数据+AI驱动,推动金融机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在复杂的场景和充分的金融周期中,沉淀有海量多维数据资产的量化派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为行业全链条的企业提供基于标准化、模块化、定制化的金融科技全流程服务能力,精准定义用户需求,帮助金融机构高效实现数字化转型。量化派自主研发的智能金融科技系统平台“量子魔方”,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在科技转型的过程中,有效节约人力、研发、时间和风险成本,提升风控精准度,进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
当前,量化派已与国内外超过300家机构和公司达成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更加有活力的共赢生态。
量化派智能金融科技系统“量子魔方”
3.3AI+营销
极链科技:打造AI视频广告平台,提升品牌推广转化效果
极链科技以VIDEOAI和开源平台VIDEOOS为核心,打造视频AI广告平台,通过AI识别找到与品牌相关联的场景进行广告曝光,针对具体人群具体场景实现自动批量化投放。当前极链能够带来“AI广告、视频小程序、全域营销、场景电商”的视频AI产业服务链,覆盖全网点播视频平台、互娱直播流量矩阵、全网视频化APP及各类线下场景,满足客户的推广转化需求,为视频平台拓宽盈利渠道,构建新型的“视联网”生态。公司已经与数百家品牌商家深度合作,协同全网APP构建了完整的视频场景产业闭环,并实现大批量商用。
极链科技视频AI产业服务链及视联网生态
3.5AI+机器人
猎户星空:“智能+”时代的新物种,构建垂直一体化的AI能力
猎户星空为“真有用”机器人而生,是一家拥有垂直一体化AI能力、用互联网基因做机器人的新物种公司。其垂直一体化AI能力包括自研芯片算力、算法能力、系统能力、应用能力及商业大脑,以“智能服务机器人”和“AI赋能”两大业务板块为载体,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板块,已发布智能语音服务机器人、智能送货服务机器人、智能劳动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在AI赋能业务板块,实现了猎户语音解决方案在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语音交互设备等场景的产品赋能,将猎户星空视觉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OCR、智慧办公等领域,并将语音+视觉、视觉+导航的多模态AI模组在轨道交通、物流等场景落地,实现了对自助设备、仓储物流设备的产品智能化升级。
猎户星空致力于打造核心优势:全链条AI技术、软硬一体化定制交付能力、丰富的内容生态,从而推动AI和5G时代的服务与产品智能化升级。
打造猎户星空机器人生态机器人业务的本质是商业大脑
3.6AI+教育
乂学教育-松鼠AI:AI赋能教育行业,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
乂学教育-松鼠AI提供教师与AI智适应学习系统协作教学的全套标准体系及素质系统MCM(学习能力、思想、方法),由人工智能自适应系统主导、真人辅助的双师模式,在“测—教—学—练”等教学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纳米级拆分,结合关联知识点算法,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准确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个性化教育。
松鼠AI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算法和技术方案
3.7AI+基础硬件
比特大陆:聚焦专用芯片,满足暴涨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
比特大陆聚焦算力芯片的自主研发,产品包括算力芯片、算力服务器、算力中心,主要应用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比特大陆具备各种芯片制程标准下的设计能力,可实现5nm制程工艺的芯片设计。在区块链市场,累计出货芯片达数十亿颗。比特大陆在自研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的能力支持下,目前已推出四款人工智能专用芯片,适用于深度学习领域的专用张量加速计算,可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城市大脑、智能政务、智能安防等诸多人工智能场景。
比特大陆AI算力中心解决方案
3.8AI+其他行业
闪马智能:专注智能视频异常识别释放城市大数据价值
闪马智能通过识别视频中的异常内容,预知其中潜在危险,从而让海量视频数据为城市安全运营服务。其研发的“Vision Mind视界心”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提供100余个视频异常识别算法模型,以及高适应性的软硬件结合能力,从而实现迅捷的行业分发。此外,依托自研的Atom深度学习平台和数据运营能力,闪马智能打造了对视频数据应用的AI工业化体系,大幅缩短AI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互联网内容安全等领域的落地周期。
闪马智能“VisionMind”视频AI分析场景落地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