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过数年的发展,智能家居市场早已一片火热,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创新型企业层出不穷,各方竞争如火如荼。
一、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1.1概念界定
行业概念立体,涉及范围广阔
本报告的研究范畴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融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影音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对家居设备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的家庭生活环境。智能家居不单指某一独立产品,而是指一个广泛的系统性产品概念。
1.2行业特点
以住宅为载体集中管理:兼具便捷舒适、安全环保.
1.3发展背景
站在物联网风口上,智能家居发展良机到来。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中的朝阳产业,家居生活正在不断走向智能化。物联网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关键技术的进步和产业体系的完善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契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消费升级等众多概念,智能家居同时受到各个新兴领域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行业最大的阻碍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认知程度有限和行业标准的缺位。
1.3.1政策环境
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应用,行业标准体系尚在建立当中。
随着物联网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智能家居作为重点应用频繁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策当中。继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7年初智能家居又由原9大升级为6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政策层面推动智能家居应用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智能家居领域的标准体系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2016年11月由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共同制定的《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智慧家庭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1.3.2经济环境
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大量住房库存为后装市场创造需求。
我国由超高速步入中高速增长通道,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逐年下降,消费成当前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显示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从行业需求角度来看,我国住宅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两大指标始终维持在高位。考虑到目前智能家居以后装零售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仅有部分高端社区提供全屋智能的前装解决方案,过去十年地产黄金期所积累的大量住房库存为智能家居市场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3.3社会环境
移动互联为远程操控创造条件,消费升级助推家居智能化。
金准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5亿人,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高达97.5%。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远程操控的基础。随着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与2014年相比,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智能产品需求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兴起。主力消费群体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将使得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不再仅局限于高端市场。
1.3.4技术环境
关键技术与智能家居产业化应用相互促进。
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领域的三大关键技术。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落地的载体,智能家居既能够从技术的进步中直接受益,又可以通过产业化的应用实现技术变现,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发展,从而形成智能家居应用与关键技术之间的正向反馈。
1.4发展历程
硬件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竞相进场,入口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早期的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受制于技术和市场环境,尽管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大力推动,但一直是不瘟不火。直到2014年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Nest的事件引爆全球的智能家居产业,同年的美国CES上,三星和LG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家居平台。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热度席卷至国内市场,除最早进入的一批家电企业外,消费电子、互联网公司以及运营商等产业链中的关联方也纷纷进场,或自研智能硬件,或布局生态平台。不同类型企业间的跨界合作和开放生态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的主流。亚马逊Echo的成功让国内市场开始聚焦智能音箱这一入口级产品,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入口争夺战的背后,是巨头公司对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的野心。
1.5投融资情况
融资集中在项目早期,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在智能硬件领域中,智能家居的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2014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家电企业等头部玩家动作不断,智能家居创业领域同样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关注,创业企业正在成为行业内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从融资轮次的角度看,智能家居领域的融资事件有超过70%来自于天使轮和A轮,说明行业尚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市场寒冬的到来导致智能家居投资热度有所回落,资本已经逐渐回归理性。
独角兽企业数量可观,已领先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根据CNNIC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智能硬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到6.5%。考虑到与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和文化娱乐等领域相比,智能硬件市场起步较晚,而独角兽数量相对比较可观。2018年上半年尽管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落,但其中有9家企业获得亿元以上融资。这9家企业分别专注于智能家居的不同垂直领域,如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同时也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均是已经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领先企业。
二、智能家居行业产业链分析
2.1中美智能家居发展情况对比
美国居住环境更利于市场发展,中国智能家居场景仍需探索。
美国是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受益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领先,行业发展基础比较扎实。基于美国以独栋房屋为主的居住环境,有线智能家居系统起步早且更加成熟,在有线向无线过渡的阶段中,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中国虽然在技术层面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但在应用领域的探索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技术与应用的结合。尽管,中国市场目前行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出现智能家居的刚需场景,但基于人口量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2.2中国智能家居产业链分析
上游元器件、中间件不断取得突破,下游渠道加速扩张。
通常所指的智能家居企业为智能家居品牌商,涵盖向最终用户提供终端产品、解决方案和设备管理控制平台的企业,底层除物联网操作系统、云服务作为管理控制平台的支撑外,还包括内容服务、生活服务等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家居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供应,以及通讯模块和智能控制器等中间件供应商。品牌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零售渠道直接向C端用户销售终端产品,也可以面向房地产、家装公司等B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2.1产业图谱
跨界玩家众多,竞争格局尚不明朗,各类型企业均有机会。
2.2.2关键产品
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是实现全屋产品的智能化。
2.2.3主要应用场景
落地应用多样化,未来场景想象空间广阔。
2.2.4商业模式
硬件厂商以销售差价盈利,软件厂商通过流量和数据变现。
将智能家居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其中硬件对应于智能家居的应用层,软件对于智能家居的平台层、传输层和感知层。硬件产品的品牌方专注于产品侧的设计和制造,向终端用户提供的是智能家居的物理属性,通过销售硬件赚取差价实现盈利。针对智能家用产品的云计算、物联网通信和人工智能三项核心技术,技术供应商通常会提供其中的一项或多项能力。他们既可以选择直接通过向硬件厂商销售技术和服务变现,也可以选择以硬件产品连接到海量的终端用户,利用获取到的用户流量和数据,通过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服务和面向企业的数据服务进行变现。
2.2.5销售渠道
2C模式涵盖线上线下零售,2B2C模式采用项目采购制。
根据智能家居产品直接面向的客户群体的不同,营销模式可以划分为2C模式和2B2C模式两大类。2C的零售渠道涵盖常规的自有和第三方电商渠道、众筹平台,线下渠道方面各品类之间存在差异,可归类为品牌直营店、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和代理商、智能家居体验店。
直接面向B端客户的2B2C模式采用项目采购的方式,早期多为全屋智能企业的选择,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单品厂商开始考虑与房地产、家装公司合作,将自身产品打包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前装市场加速产品落地。其中,智能家居样板间为该模式下新兴的销售渠道。
2.2.6市场规模
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3342.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智能家电产品因整体均价较高,且智能电视、智能冰空洗等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远高于智能照明、家用安防等品类。同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为2828.0亿元,占比高达86.9%。预计未来三年内,智能家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819.3亿元。
家电智能化渗透率逐年提高,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在2017年2828.0亿元的智能家电市场中,智能冰箱、空调、洗衣机市场规模为831.3亿元,智能影音数码(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市场规模为1472.6亿元。考虑到智能电视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已经比较有限,而冰空洗等白电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逐年上升,中国智能家电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55.0亿元。
2.3中国智能家居竞争要点
2.3.1硬件产品
智能功能决定购买行为,交互体验推动产品普及。
对于智能家居硬件产品来说,功能和体验是其两大关键属性。硬件产品所具备的智能功能是吸引消费者溢价购买的根本动力,通过增加通讯模块、传感器等,智能家居相比传统的家居产品能够更好地应对用户的操作需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出色的交互体验会为产品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当前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从最早的触屏+App开始向解放双手的语音交互、生物识别等延伸。智能语音技术的进步和头部玩家对音箱类产品的高度重视,正在不断推动语音交互在家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2.3.2生态模式
以生态连接各垂直细分领域,发挥企业核心优势。
智能家居行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各垂直细分领域之间壁垒高,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不是某个或某几个独立的智能单品所能代表的。行业本身的特性意味着一家独大的情形难以出现,势必要跨界融合,将不同环节和细分领域的参与者囊括进来。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秉承着开放的心态达成合作,但对于生态的具体形态、每个参与者的位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尚无定论。通常,在行业内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大多希望凭借既有优势主导生态的形成和发展,而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则更倾向于选择加入已有的生态,利用生态内的资源发挥自我价值。
2.3.3通讯协议
多种通讯技术互为补充,生态割裂联动尚存困难。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组网是设备联通的前提。相比延展性差的有线技术,无线技术能够省去复杂的布线环节,将智能家居由传统的前装市场向后装市场拓展,已经后来居上。不同类型的无线通讯技术有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在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中,以WiFi、蓝牙和ZigBee的应用最为广泛,但存在着传输距离短、信号盲区、联网困难和成本功耗等难点。随着以NB-IoT为代表的远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投入使用,已经有部分家电企业开始与通信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生产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络的智能家电,从而与现有的局域网络形成互补效应。
尽管不同通讯协议在技术上的互联互通并非难题,智能家居市场生态割裂的现状依然导致跨生态联盟间的设备无法实现联动。在当前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下,用户的产品消费选择被限定在同一生态联盟内显然是不现实的,行业有待标准的统一。
三、智能家居行业从业者调研
3.1调研基本情况
从业者角度的行业判断发展,更具参考价值
纵深延展的行业布局,业务立体且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参与调研的从业者所在企业的业务布局占比最多的是解决方案(32%),其次分别是平台(19%)、智能控制器(15%)、集成商(14%),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目前行业内,无论是厂商自有技术还是与第三方合作,主流业务聚焦在辅助传统家电、家居业务线智能改造以及功能升级;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内主流玩家都比较倾向于搭建平台,不仅是便于自有产品的横向布局,还寄望于以自身企业为中心的生态链纵向发展。
3.2调研结果
3.2.1行业发展阻碍因素
非需求功能产生的产品溢价,消费者并不买账。
截止2018年上半年,智能家居的发展并没有预测中火爆,受访者认为排在第一梯队最主要的阻碍原因——分别来自于产品、用户、技术三个维度;首当其冲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人机交互体验差(12.7%);其次,从业者认为,现有还没真正挖掘用户的刚需应用场景(11.3%);第三位则是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11.0%),产品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缺乏联动性。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不管是从用户需求、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布局的角度,业内停留在“为了智能而智能”的阶段进步微小,这样的出发点,最终会导致用户并不愿意为非需求功能提升而产生的产品溢价埋单,最终导致的市场的不良闭环。
3.2.2爆发时间与推动因素
消费者接受度以及产品交互体验提升是行业爆发的关键因素。
44%的从业者认为距离智能家居行业爆发还有两年,从业者判断的依据是,从市场教育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经过行业初期的市场教育,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大幅上涨(21.1%);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历经2018-2020年的技术磨炼与产品迭代,人机交互的体验将有所提升(19.5%);市场关注度的角度来看,一款现象级产品的出现(16.5%),将会引领更多的关注目光,更有利于提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使得资本运作持续升温,这些对于行业爆发都是关键性因素。
3.2.3率先爆发的领域
安全与影音娱乐类在技术推动下率先爆发。
基于自身专业角度、综合技术情况来判断,从业者认为在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分析、前端计算能力等技术的引领下,家庭安防类产品(32.6%)将会是爆发的最先领域;其次,从业者认为影音娱乐类产品(22.5%)也非常具有爆发的潜力,原因是各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智能电视与智能音箱的战局,激烈的行业竞争,将有效推动产品迭代以及功能升级;第三,家庭自动化类产品(13.4%),目前,市面上的全屋类自动化对基础设施布控有一定要求,因此,未来在不需要升级基础布控下,实现全屋自动化的产品值得期待。
3.2.4落地最快的场景
各场景的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密切挂钩。
基于自身专业角度和对行业用户的认知来判断,从业者认为以家为消费单位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家庭安全问题,尤其是租房市场上,租户和房东都特别关注房屋与人身安全,家庭安防场景(30.0%)被认为是刚需场景;其次,从业者认为用户由于照明场景(22.5%)的智能灯泡的进入壁垒低(替换成本低且容易实施),因此认为该场景落地难度不高;第三,影音娱乐场景(17.0%)也比较被看好,原因是在家庭生活里,该场景满足了用户在生活当中的休闲、放松和娱乐需求。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场景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方面,需求高的场景产品,市场表现也相对活跃,厂商也愿意投入资源加快产品迭代;另一方面,作为试水型场景,虽然智能程度低,但由于置换成本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
3.2.5通讯协议的主导地位
WiFi 是现阶段最具备条件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协议。
从调研的结果看,从业者从目前的技术普及程度以及通讯协议互联互通的优势上判断,最看好的协议前三位分别是:WiFi、NB-IoT、ZigBee;从业者普遍认为,其实通讯协议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在该产品的场景下是否合适;从普及程度看,WiFi能满足联网功能,也是现阶段具备条件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协议(最新型号智能家用路由器,已兼容同时接入128个设备);单从性能上来看,NB-IoT的低能耗、寿命长、距离更有优势,但碍于目前 NB-IoT 还处于推广阶段,尽管从业者都看好NB-IoT,但距离其普及阶段还有2-3年的“发酵时间”;而ZigBee的性能也比较出众,唯一的缺点是在兼容性上不足,因此,是否能成为主流的通讯协议还有待考究。
3.2.6最被看好的用户入口
普及度+移动性+交互方式决定用户入口产品的形态。
从传统家电升级为智能家居时,背后的信息源越来越多且信息体量越来越大,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创造一个集中信息流的入口产品,将家居内所有的用户数据都统一起来,通过学习与判断用户需求和习惯,达到“千人千面”的服务效果。从看好的用户入口产品梯队来看,第一梯队的产品具有三个特征:移动性强、交互功能易上手但价格稍高;智能手机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高且 APP 控制方式易于掌握;紧随其后的是在智能语音技术和泛声音娱乐内容加持下的智能音箱,从业者普遍认为这是国内外各大巨头抢占的用户入口产品。
3.2.7行业发展态度
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充满期待,普遍认为行业处于上升阶段。
从调研的情况看,从业者对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态度积极,将近七成的从业者都给予了乐观发展的判断(其中,42%的从业者表示行业未来前途非常光明);另外,有不到三成的从业者认为智能家居行业未来发展相对稳步前进;然而,仅有4%的受访者对未来发展抱着观望或不确定的态度。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从业者比较认同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于行业判断整体都比较乐观,说明行业还处于上升阶段,行业竞争格局还未形成,新进入者还有发展机会。
四、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4.1家电企业——海尔
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联合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是海尔集团旗下全开放、全兼容、全交互的智慧生活平台。海尔作为最早布局智能家居市场的企业,自2014年发布U+智慧生活战略以来,海尔U+从智能家电产品出发逐步构建起全场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通过与美国GE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卡萨帝、统帅、日本AQUA等品牌整合,其智能产品体系覆盖基本全面。
在OCF、WiFi联盟等关键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的海尔,积极牵头制定行业互联互通和安全标准。海尔以开源开放的方式,将自身硬件+软件+服务的能力赋能行业,联合第三方硬件合作伙伴、智能硬件创业团队、系统集成合作伙伴和渠道类合作伙伴共同解决智能家居行业难互通、被动服务和未成套的痛点。依托线上顺逛平台和线下体验店的建立,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实现在线用户数量突破5000万。通过与众多百强地产企业合作,海尔智慧家庭已经进入全国20余个社区,预计2018年还将进入100个社区落地其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4.2硬件生态链——小米
从投资孵化智能硬件初创公司,走向全面开放的物联网平台。
2016年3月,小米正式发布米家品牌,以承载小米生态链公司的智能家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