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金准人工智能 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报告(四)

发布人:管理员

6.2 投资环境总体持续改善

2016 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促进国际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化安排。在国家层面,很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投资促进政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6.2.1 投资政策趋于宽松

2016 年 7 月,G20 贸易部长会议发布《G20 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作为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内就全球投资规则达成框架性原则,《G20 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旨在建设开放、透明和有益的全球投资政策环境和促进国际国内投资政策协调。它所提出的下一代国际投资政策的九条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G20 贸易部长会议还批准了中方起草的《G20 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职责》,对工作组会议进行了制度化安排。全球主要经济体就投资规则达成框架性原则引导各国投资政策朝着更加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2016 年全球至少有 58 个经济体发布了124 项涉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涉及的国家与政策变化数量分别较 2015 年上升18.4%和 25.3%。2016 年新增的 124 项政策措施中,有 84 项为投资自由化和促进措施,较 2015 年增加 10 项;22 项为投资限制性和监管措施,较 2015 年增加 8 项;18项为中性政策措施,较 2015年增加 7项(见图 6.4)。



2016 年 10 月以来的一年中,G20 成员中,除英国外,其他经济体均出台了涉及投资准入、投资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以及总体营商环境方面的投资政策。总体来看,19 个 G20 成员新出台投资措施 54 项,其中E11 为 36 项,为其他 8 个发达国家成员的 2倍(见表 6.5)。




分类别来看,E11 在投资准入方面推出的投资政策为 19 项,涉及 E11 所有经济体。其中,多数政策措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例如,阿根廷通过一项吸引外资的公私合营(PPP)法;巴西取消了国家石油公司作为盐层下油田唯一运营商并至少持有30%股权的要求;中国修改了 11 个自由贸易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取消了一些行业的投资限制,并发布《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从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便利人才出入境、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印度撤消了外商投资促进委员会并颁布处理外商直接投资提案的标准审批程序,中央银行还修改规定,进一步放开境外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制度,鼓励外商投资新建公司;韩国和俄罗斯在多个部门推出了私有化措施;墨西哥将船舶、飞机和铁路设备的燃料和润滑油以及某些航空运输服务方面的外资股权上限由 25%提高到 49%;沙特阿拉伯对符合条件的外国公司完全放开了对工程服务和相关咨询方面的投资;等等。同时,部分国家也出台新的投资限制措施。例如,南非出台新的《矿业宪章》,提高了矿业公司黑人股权的下限;俄罗斯对离岸公司实行了某些内部投资禁令,并对某些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资产交易增加了政府审批;等等。

此外,阿根廷、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四国出台了 7 项投资待遇方面的政策,例如印度尼西亚将在印度尼西亚市场销售的国产 4G 智能手机的最低本地含量要求从20%提高到 30%;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等五国出台了 9 项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方面的投资政策,例如韩国增加了从事高科技业务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公司的税收优惠,土耳其在一定条件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土耳其公民身份,中国简化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手续以及墨西哥建立了三个新的经济特区。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 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在进入排名的全球190 个经济体中,韩国居第 4 位;在 E11 中排名最后的巴西居全球125 位。与2017 年相比,2018 年 E11 中 9 个经济体的“前沿距离”(Distance to Frontier,DTF)分数有所增加。其中,印度、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亚增加较多,分别为 4.71 分、2.92 分和 2.25 分;韩国的分数基本持平;南非的分数下降 0.08 分(见表 6.6)。




6.2.2 投资合作稳步推进

为了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的制度化建设,一年来 E11 签署了一些新的国际投资协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10 月,G20 成员实施中的国际投资协定(IIA)有 1,795 项,其中双边投资协定 1,233 项,其他国际投资协定1 562 项。E11 总计有 851 项国际投资协定正在实施,平均每个国家 77.4 项;G20 发达国家成员总计 944 项,平均每个国家 118项(见表 6.7)。




2016—2017 年,E11 中的阿根廷、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签署了 16 项双边投资协定(BIT),并且全部面向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其中,土耳其分别与科特迪瓦、加纳、约旦、索马里、格鲁吉亚、卢旺达、摩尔多瓦、莫桑比克、布隆迪、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双边投资协定11项,俄罗斯分别与摩洛哥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签署双边投资协定 2 项,墨西哥与阿联酋、阿根廷与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与约旦各签署双边投资协定 1 项(见表 6.8)。同期,E11中的阿根廷、巴西和南非新签署了 4 项其他投资协定,分别为 2017 年 4 月签署的南方共同市场内部投资便利化协议、2016 年 10月签署的欧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经济贸易伙伴关系协定、2016 年 4 月签署的巴西与秘鲁经济与贸易扩展协定(ETEA)以及 2016年 3 月签署的阿根廷—美国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TIFA)。其中,阿根廷—美国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与欧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经济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于 2016 年先后生效。此外,一些 2016 年前签署的协定陆续生效实施,例如韩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2013)、太平洋联盟补充协定(2014)、欧亚经济联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2015)、土耳其—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2015)等。




第 7 章 大宗商品

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复苏态势在波动中趋于平缓(见图 7.1)。截至 2017 年 1 月中旬,商品研究局(CRB)指数延续了 2016 年 11月以来的上涨态势,从 423 点上涨至 433 点左右,至 3 月底的两个多月一直维持在 433点左右。从 3 月底到 4 月底经历了 2017 年第一次下跌,回落至 420 点左右。随后 CRB指数开始反弹,并在 7 月初达到全年的最高点 448 点。从 7 月初到 9 月底,CRB 指数出现全年第二次下跌,回落至 430 点以下,直到 12 月底的整个第四季度都维持在 430 点左右。2017 年全年的趋势线呈现水平状态。2016 年年初以来的 CRB 指数上升通道在2017 年出现平缓化迹象。但是,进入 2018年后,CRB 指数在 1 月恢复较快上涨势头,1月底迅速恢复至 443 点左右。预计 2018 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有所上涨。




7.1 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升

2017 年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均延续 2016 年的上升势头。受石油限产协议达成、全球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预计 2018 年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将延续上升趋势。

7.1.1 原油价格呈 V 型走势

2017 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呈现先降后升、总体上行的 V 型走势(见图 7.2),这与上年报告中我们预计其延续上升趋势的判断是一致的。英国布伦特原油、美国西得克萨斯中级轻质原油(WTI)以及迪拜中东离岸原油现货价格平均值,由 2017 年年初的 54美元/桶左右,跌至 6 月下旬的 43 美元/桶左右,其后开始温和反弹并在 12 月底攀升至64美元/桶左右,全年均价在53美元/桶左右。整体来看,从 2017 年年初到年末,原油价格上涨约 19%,较 2016 年超过 50%的涨幅明显回落。进入 2018 年后,原油价格延续了 2017 年年中以来的上涨势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在 2018 年 1 月多次突破 70美元/桶。




2017 年上半年原油价格走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全球石油库存量大。自 2017 年年初俄罗斯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实施石油减产协议以来,全球石油库存减少了一半,但仍比近五年平均水平高出 1.4 亿桶。其次,OPEC 成员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由于局势动荡及低于正常水平的产量而享受减产豁免也助推了上半年原油价格走低。最后,在页岩气产量回升推动下,美国原油生产在 2017 年上半年开始发力(见图 7.3),这也造成了原油价格的走低。2016年下半年,美国原油日产量每月均值为 8,732千桶/日,2017年1—6月该均值上升至9,045千桶/日。2017 年 11 月,美国原油产量达到10,038 千桶/日,这是近 50 年来美国原油产 量第一次突破每日 1,000 万桶。



2017 年下半年,在全球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推动下,原油价格出现温和上涨。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2017 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PMI 分别为 52.9 和 52.6,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上升至 53.1 和 54。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制造业 PMI 在 2017 年 9 月达到 60.8,这也是自 2004 年 7 月以来美国该项指标首次突破 60。制造业趋于活跃反映了全球经济需求的上升,这对原油价格形成了支撑。从供给方面看,OPEC 及俄罗斯等主要非 OPEC产油国之间的减产协议得到比较好的执行,并且它们还决定将原定 2018 年 3 月终止的原油减产协议延长 9 个月至 2018 年年底。这些措施有助于石油去库存,从供给及市场预期上支持了原油价格的恢复性反弹。此外,沙特阿拉伯政局演化及与部分中东国家关系不确定性增强,对油价上涨也产生了影响。

2018 年,世界经济预计将延续 2017 年的增长态势。受需求推动和供应限制及潜在的地缘政治关系不确定影响,2018 年原油价格预计将继续小幅上涨。世界银行预计,原油价格将由 2017 年的 53 美元/桶上涨至2018 年的 56 美元/桶左右。

7.1.2 天然气价格仍在上行通道

2017 年天然气价格仍然在 2016 年第二季度以来的上涨通道之中(见图 7.4)。2017年美国市场天然气价格为 2.96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对于 2016 年价格上涨了 18.8%。同期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为 5.65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 2016 年价格上涨了 23.9%,而 2017年日本市场天然气价格为 8.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 2016 年价格上涨了16.8%。其中,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在 2017年年末及 2018 年年初有明显上涨,一方面是2017 年冬季欧洲气温比往年低,取暖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欧洲最大输气管道在 12 月 12日发生爆炸,这一外生冲击也在短期内推高了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




2018 年天然气价格仍将延续上涨趋势。世界银行预计,2018 年美国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受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增加及生产放缓的影响将上涨 4%,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天然气价格与油价关联性更强,预计上涨幅度稍小一些,整体看全球天然气价格将上涨 3%。

7.1.3 煤炭价格先降后升

国际煤炭价格在 2017 年先降后升,相对于 2016 年价格水平总体仍呈上升趋势(见图 7.5)。澳大利亚煤炭价格 2017 年为 88.42美元/吨,比 2016 年价格上涨了 34.2%;哥伦比亚煤炭价格 2017 年为 77.84 美元/吨,较 2016 年上涨了 35.2%;南非煤炭价格2017 年为 81.92 美元/吨,上涨了 27.8%。进入 2018 年,煤炭价格继续上行,1 月澳大利亚煤炭价格达到 106.78 美元/吨,哥伦比亚煤炭价格达到 86.38 美元/吨,南非煤炭价格达到 92.73 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了27.5%、3.1%和 9.0%。

E11 中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见图 7.6),其对煤炭的需求及生产政策的变化对煤炭价格影响很大。近年来,出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考虑,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煤炭行业压缩产能及“煤改气”举措,自 2013 年以来煤炭年产量有所下降。2016 年,削减产能政策有所加码,当年煤炭产量较 2015 年下降 7.7%。但是,由于天然气涨价及供应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经济对煤炭的依赖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种背景下削减煤炭产能,造成了价格上涨,加重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在经历 2016 年原煤产量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和大量煤炭进口之后,2017 年中国不得不提高原煤产量,多数月份的原煤产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见图 7.7)。




鉴于中国消费了全世界产量一半的煤,并且中国能源需求中超过 60%由煤炭来满足,中国的政策是影响 2018 年世界煤炭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出于对“煤改气”工作节奏过快等情况的反思,2018 年该项任务的推进会更加稳妥,中国对煤炭的需求短期内不会有大幅下降,预计煤炭价格仍将平稳上升。




7.2 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年涨势

金属方面,2017 年钢铁和多数有色金属价格受中国、印度、美国等主要国家需求复苏,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和预期的影响,延续了 2016 年的上涨势头。

7.2.1 钢铁价格持续上涨

2017 年钢铁价格涨势明显(见图 7.8)。Myspic 综合钢价指数由 2017 年年初的 130点左右,攀升至 12 月 12 日的年内高点 168点,并维持在 160 点左右。进入 2018 年略有下降,1 月份维持在 150 点左右。




2017 年的钢铁产量较 2016 年明显提高(见图 7.9)。以全球粗钢产量为例,2017 年全年产量较 2016 年提高了 5.2%,比 2016年 0.4%的增幅有显著提升。从各月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趋势看,尽管全年有降有升,但都维持在 2%以上的较高水平,没有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情况。钢铁行业 2017 年表现出量价齐升的特征。



2018 年,受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与消费经济体中国需求及“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推动,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影响,钢铁价格有望延续上升势头。

7.2.2 其他金属价格上涨

除钢铁之外,其他主要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 2017 年也出现上涨。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有色金属现货结算价(见图 7.10)看,2017 年铜价相对于 2016 年上涨了 26.8%至6,166 美元/吨,铝价上涨了 22.7%至 1,969美元/吨,锌价上涨了 38.3%至 2,896 美元/吨,铅价上涨了 23.8%至 2,317 美元/吨,锡价上涨了 11.7%至 20,105 美元/吨,镍价上涨了 8.4%至 10,411 美元/吨。预计 2018 年有色金属价格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


7.3 贵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平稳

贵金属在投资中具备避险功能,一般来说经济形势较好的阶段,贵金属价格不会有大的上涨,而当经济风险较大时,贵金属价格多因为避险需求而大幅上涨。2017 年,贵金属价格有涨有跌,多数贵金属价格涨跌幅度较小(见图 7.11)。以伦敦金属交易所美元计价的贵金属为例,2017 年相对于 2016 年,黄金价格小幅上涨了 0.59%至 1,257.34 美元/盎司,白银价格轻微下跌了 0.52%至 17.05 美元/盎司,铂金属价格下跌了 4.3%至 948.49美元/盎司,只有钯金属价格上涨明显,相对于上年涨了 41.38%至 868.96 美元/盎司。钯金属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钯金属在汽油动力汽车用尾气净化装置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汽车销量上升推动了钯金属价格上涨,二是因为全球只有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出产钯金属,美国与俄罗斯关系紧张加剧了市场对钯金属供应的担忧。


7.4 化肥类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滑

化肥类大宗商品 2017 年价格整体来看有所下滑(见图 7.12),但不同品种的化肥类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互现。世界银行化肥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2017 年为 72.6,较 2016 年下滑了 2.6。其中,尿素价格 2017 年相对上年上涨了 10.3%至 219.8 美元/吨。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市场对尿素的需求有所增加,如巴西2017年前9个月尿素进口增加了41%,另一方面,尿素供给出现了收缩,来自印度尼西亚、中东和北非的供给出现中断,而中国作为尿素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也因为煤炭价格上涨等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约束的增强而大幅削减了生产量和出口量。由于尼日利亚、马来西亚、伊朗和美国的低成本产能将在 2018 年释放,预计尿素价格将有所回落。钾肥 2017 年各月价格呈小幅回升态势,12 月价格比 1 月价格上涨了 4.2%,但 2017 年全年价格相对2016 年则下跌了 11.4%至 217.5 美元/吨。由于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美国都将出现新的产能,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持续存在,预计钾肥价格将维持疲弱态势。磷肥之中,磷酸二铵(DAP)2017年价格较 2016 年上涨了 2.6%至 354.3 美元/吨,而同期三元过磷酸钙(TSP)价格则下跌 4.9%至 276.3 美元/吨。2017 年 9月伊尔玛飓风登陆美国佛罗里达造成的停产推动了磷价上涨,但由于最大出口商中国产能巨大,沙特阿拉伯等地新的产能也在逐渐释放,预计磷肥 2018 年价格将以下滑为主。整体来看,由于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局面,化肥类大宗商品价格 2018 年或将延续2017 年的下滑态势。



7.5 农产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多数

平稳与贵金属类似,从豆粕、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类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来看,2017 年多数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且不同品种也是有升有跌(见图 7.13)。其中,豆粕国际现货价格 2017 年下跌 7.34%至 317.13 美元/吨,小麦国际现货价格上涨 0.91%至 4.81 美元/蒲式耳,玉米国际现货价格下跌 2.97%至3.90 美元/蒲式耳。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幅度更小,豆粕、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 2017 年相对于 2016 年仅分别上涨了 0.26%、0.42%和 0.71%。随着美国、中国、印度等主要经济体增长向好的拉动,预计农产品类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来看 2018 年将温和上涨。

7.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 E11 的影

响显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是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大宗商品出口国,巴西、阿根廷是主要的农产品类大宗商品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南非主要出口矿产品,中国、韩国、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等作为制造业经济体主要扮演着大宗商品进口者的角色,其中中国还同时是煤炭、某些化肥及金属类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E11 的需求和产出对价格的影响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涉及,本节以原油价格对 E11 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影响为例,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 E11 经济的影响。



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对能源出口收入依赖较高国家的财政将产生有利影响。2015 年、2016 年国际油价下跌期间,沙特阿拉伯政府财政预算收入中 来 自 石 油 的 收 入 分 别 出 现 20.9%和42.6%的大幅负增长。2017 年油价复苏,沙 特 阿 拉 伯 预 算 中 石 油 收 入 同 比 增 长31.8%(见图 7.14)。2018 年国际油价如果继续上涨,将带动沙特阿拉伯石油收入继续增长。2017 年 12 月,沙特阿拉伯内阁会议公布了 2018 年财政预算。预算文件显示,2018 年沙特阿拉伯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6%,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12.5%,其中非石油收入预期增加 13%至 2,910 亿沙特里亚尔。这意味着,石油收入仍将是 2018 年沙特阿拉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预计将达到 4,920 亿沙特里亚尔,同比增长 11.8%,占预算财政收入的 62.8%。俄罗斯财政收入增长与原油出口增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见图 7.15)。2017年原油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率较 2016 年有明显提升,1—10月均值为46.8%,比2016年同期均值提高了 79.7 个百分点。其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 1—11 月均值也较 2016 年同期提高 32.5 个百分点至 20.4%。



与此同时,原油价格的上涨对 E11 中的主要进口国来说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例如,2017 年中国各月进口的原油数量变化不大,但由于价格上涨,支付的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见图 7.16),全年进口额为 1,608 亿美元。如果还是按照 2016 年均价进口相同数量的原油,2017 年可节约大约 338 亿美元,约占当年原油进口支付总额的 21%。这些多支付的成本最终大都会被转嫁到国内经济运行成 本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