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找到的就是重新定义零售行业的路子。
来源|众筹之家
作者|可非可
马云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了个“新零售”。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行业受到了电商互联网的冲击。未来,线下与线上零售将深度结合,再加现代物流,服务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构成未来新零售的概念。
自此,“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将结束,纯零售的形式也将被打破,新零售将引领未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变成了互联网行业中的金科玉律,人人都会对这个“新零售”的概念讲上两句。
而面对同样的“新零售”命题各路人马也都脑洞大开,都觉得自己找到的就是重新定义零售行业的路子。
无人货架:“风口”还是“疯口”?
共享单车在资本疯狂融入之际是半年的融资金额超过了30亿元,而共享充电宝风头正劲之时,40天的融资超过12亿元。
但是无人货架在两个月内的公开融资金额已经超过25亿元,可以说资本对于无人货架更具热情。
无人货架行业比起ofo、摩拜的“从零开始”也更具优势。
京东到家、顺丰、饿了么等巨头利用自身的流量或是物流优势也都相继入场。
而无人货架的扩张速度更是惊人,猩便利目前对外宣称6个月内其无人货架的点位以突破3万,而且猩便利还在无人货架之外,一口气开了6家无人便利店。
哈米、领蛙、美味生活等多家公司也都表示能在3个月内铺放千个点位。
便利蜂获得3亿美元融资、哈米获得三轮数千万融资、领蛙A轮获得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千万A轮融资、果小美累计融资超过亿元、小e微店获得2亿元B轮融资……
这些都是投资人对于无人货架行业用真金白银堆砌出的沉甸甸的爱。
而在这其中,猩便利无疑是无人货架行业中明星企业。
猩便利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美团创始人王兴、前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等大佬的青睐与资金支持,天使轮即获得光速中国的1亿元投资,今年11月初又获得红杉资本等机构的3.8亿A轮投资,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风头正劲的猩便利也传出要求电器供应商停止生产其之前所下的订单,并且未支付两万台设备的合同首付款,还有拖欠部分供应商货款的消息。
大概是钱烧的太快,现在不够取暖了吧。
毕竟猩便利目前对外宣称6个月内其无人货架的点位以突破3万,这个数字比所有同行点位的总和还要多。
尽管猩便利为了快速铺量,不惜将点位设在办公场所以外的区域,比如毫无遮挡的露天场所。
又或者花高价收购同行业竞争对手淘汰的点位信息、进行“无效点位捡漏”。
又或者对办公场所的企业单位进行高价补贴,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挤掉竞争对手的货架,让自家货架得以进驻。
除了无人货架的点位竞争中所出现的问题,货架上产品的破损率与回报率也令人堪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人货架上商品的破损率非常严重,而配送人员的补货、检查也因为人力限制难以提高,如果找不到新的经营方式就只能是一直往里砸钱。”
其实在无人货架行业刚刚起步之初,就有不少人对此表示过质疑。
首先,无人货架的行业门槛很低,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因此很难树立竞争壁垒。
往往一个无人货架的创业项目,只需要一个货架和一些商品,再加上渠道谈判,就可以迅速展开。
这种人人都能做的题目在考试的时候是拉不开分数的。
再者说,现在无人货架的商品主要是以办公室零食、饮品为主,而就算是现在无人货架行业中公认的头部企业也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但是当无人货架企业开始尝试冷柜、热柜的差异化尝试时,对于设备、供应链的要求又会大大提高,运营成本自然也是随之水涨船高,这样一来,钱就烧得更快了。
而破窗效应明显就又是行业的一大痛点。圣经中说不要测试人性,但是无人货架往往就成为了人性的检测系统。
而类似于猩便利这样希望通过大量投放迅速抢占市场的做法,却往往会造成投放无效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能在数量上完成当月的绩效。
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晖在谈到行业中存在对于一些低质量点位的处理,比如到对货品丢了就丢了的做法时表示:“但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丢。”
再比如说,无人货架行业中一直强调的“卖商品本身不赚钱,但是流量可以转化成利益”的看法,不少人也表怀疑态度。
用户体验的好坏、由此可能产生的用户流失是多是少、广告的转化率又有多高?这些还都没人去讨论,毕竟现在连站稳脚跟都是个事儿。
未来:行业中的“双头垄断”
“双头垄断”指的是在一个行业中在商品同质化明显时,一般来说只有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可以存活下来,并且统治了市场。
这一点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印证,比如上一个资本追逐的热点:共享单车。
从资本对于共享单车行业的疯狂注入,到共享单车倒闭狂潮,大概只用了一年。
虽然彼时不少共享单车企业都有动辄几亿的融资,但是最终活下来的也不过是ofo与摩拜,还有合并抱团取暖的哈罗而已。
而就算是号称头部中的头部的ofo与摩拜却也频传合拼,尚未看到盈利捷报。
而共享单车行业中用户押金难退、不少单车因企业倒闭成“僵尸车”、残旧单车无人回收现“单车坑”等一系列问题还亟待解决。
更别说也是彼时风头无量,现如今一地鸡毛的共享充电宝行业。
从马云提出“新零售”到无人货架行业起步至今,目前市场上至少有50个玩家入场,融入的资金少说也有30亿元了。
但这样的资金俨然不足以让许多无人货架企业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行业中并购四起。
又或者是部分企业将自己所占有的点位与货品进行甩手止损,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寂寥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