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2020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聚集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人才流出

发布人:金准数据

  导读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我们在前期系列报告中提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逻辑,指出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趋势。

  摘要

  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求职数据解密人才流动趋势。智联招聘拥有约2亿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约630万;其中85%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14.6%。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的跨城求职者。人才求职和跨城求职具有明显的月度波动性,高峰均在春节后的3月。从性别看,2019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60%,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54%,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2%为本科及以上,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37%,高学历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6%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4%,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5%月收入超6000元,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0%,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1%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

  榜单概览:上海连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沪深京居前三。为衡量不同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海归人才流入占比的加权结果。其中,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力,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和海归人才流入占比反映城市对年轻高学历人才和海归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从结果看,2019年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名,上海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第一,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济南、苏州、天津位居前十。2019年应届生和海归人才流向北上深广的比重分别占比24.5%、28.7%,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北上广深的比重20.2%,应届生和海归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2)人才流动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人才流出。分地区看,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8%、-2.4%、-0.2%、-3.2%,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西部持续流出但有所收窄,东北持续流出且幅度扩大。分线城市看,2019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2.7%、1.1%、1.8%、-0.3%,2018年分别为-0.9%、4.9%、-0.3%、-2.3%;结合近4年数据观察,一线因京沪控人持续流出,二线人才持续集聚,三线较为平衡,四线持续流出。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19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为23%、14%、13%、7%、7%,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0%、2.8%、-4.0%、0.0%、-0.5%,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受北京控人影响人才净流出,成渝和长江中游基本平衡。

  重点城市:深广杭宁渝汉人才净流入占比逐渐上升。1)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深广呈上升趋势。北京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7%、-2.3%、-2.7%、-3.9%,持续为负且降幅扩大,主因北京严控人口、疏解产业,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8%、0.6%,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上海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3%、1.2%、0.9%、0.5%,持续净流入但逐渐下降,主因上海控制人口及产业转移;深圳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2%、0.1%、0.4%、0.2%,主因深圳活力强、人才政策吸引力大;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深圳流向广州和广州流向深圳的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7%、0.6%,规模基本平衡;广州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3%、0.5%、0.5%、0.6%,持续稳定净流入,主因广州发展(5.9700.000.00%)速度较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2)二线城市:杭宁渝汉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津蓉有所下降。杭州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8%、1.0%、1.2%、1.4%,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主因杭州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薪酬超越广州在十大城市中位列第四;南京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8%、0.9%、0.9%、0.9%,始终为正且比较稳定,主因南京发展速度较快且2018年“宁聚计划”实施吸引人才;重庆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1%、-0.1%、0.5%、0.3%,2018年由负转正主因信息技术产业等发展吸引人才;武汉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3%、0.0%、0.8%、0.1%,2017年由负转正,主因2017年“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实施;天津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2%、0.1%、-0.1%、-0.1%,逐年下降且2018年由正转负,主因天津发展速度放缓、2019年GDP增速5.3%在十城中最低、且薪资在十城中最低;成都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8%、-0.3%、-0.3%、-0.6%,始终为负,主因薪资水平较低,重庆与成都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人才从成都净流向重庆。

  风险提示:样本偏差;简历投递与实际人才流动可能存在一定出入

  目录

  1  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数据求职解密人才流动趋势

  2  榜单浏览:上海持续3年成为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2.1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泸深京居前三

  2.2 人才流动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人才聚集、京津冀人才流出

  3  重点城市:深广杭宁渝汉人才净流入占比逐渐上升

  3.1 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深广呈上升趋势

  3.2 二线城市:杭宁渝汉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㹝、津蓉有所下降

  正文

  1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数据求职解密人才流动趋势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但当前能够反映人才流动的数据缺乏。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例分别在2011、2013年见顶,标志着过去长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消逝,中国亟需转向人才红利。并且,从人口自然增长趋势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十四五”时期见顶,随后进入负增长。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来全国约100城先后掀起 “抢人大战”,既是抢年轻人口更是抢人才。一般可通过官方常住人口数据分析人口流动,但反映人才流动的数据缺乏,特别是在非普查年份。为此,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态势。

  数据说明及特征:智联招聘拥有约2亿个人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含登录、有求职行为的用户)约630万,其中,求职人才即当年有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中约85%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14.6%(2015年小普查数据);在求职人才中,约四成为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的流动人才。人才求职和跨城求职具有明显的月度波动性,求职高峰一般在春节后的3月,2019年3月求职人数和流动人数占比分别为11.3%、13.1%,2018年分别为12.1%、12.3%。

  1)从性别看,2019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60%,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54%,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年智联招聘平台求职人才中男女比例为54:46,其中流动人才男女比例为60:40,说明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54:46、64:36,2019年流动人才的性别比例更加平衡。

  2)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2019年求职人才中18-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岁及以上分别占比30.2%、34.5%、20.5%、8.8%、3.4%、2.6%;流动人才中各年龄段人才分别占比30.7%、34.1%、19.6%、8.8%、3.7%、3.1%,求职人才和流动人才的年龄结构较为吻合,18-35岁分别占比85.1%、84.4%,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86.1%、78.6%,2019年流动人才更加集中于18-35岁。

  3)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2%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7%,表明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年求职人才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2.5%、13.0%、38.4%、41.5%、4.7%,其中流动人才各学历分别占比为2.1%、10.4%、36.8%、45.0%、5.7%,流动人才中本科、研究生学历比重均高于整体水平,2019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0.7%、较求职整体的46.2%高出4.5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50.5%、47.5%,说明本科及以上的求职者职场竞争力较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4)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6%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4%,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年求职人才中工作年限为1年及以下、1-3年、3-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上分别占3.1%、21.1%、19.4%、30.3%、22.3%、3.8%,流动人才中各工作年限人才分别占比3.3%、23.0%、19.3%、28.2%、21.9%、4.3%,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分别占比43.6%、45.7%,说明部分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愿景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39.3%、40.4%,2019年流动人才更加集中于5年及以下。

  5)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5%月收入超6000元,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0%,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求职人才中月收入4000元及以下、4001-6000元、6001-8000元、8001-10000元、10001-15000元、15000元以上分别占比29.3%、30.8%、17.2%、9.4%、8.0%、5.3%,流动人才中各收入人才分别占比26.4%、28.8%、18.1%、10.6%、9.6%、6.5%,其中6000元以上的分别占比39.9%、44.8%,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39.9%、45.8%,说明收入更高的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6)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1%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2019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19.4%、14.9%、13.9%,合计占比48.3%;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也是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比19.0%、17.5%、14.8%,合计占比51.4%,说明流动人才分布更加集中,且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的分布远高于求职人才。从二级行业分布来看,2019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五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院校、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酒店/餐饮,合计占比33.7%;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五行业则略有不同,第四和第五名分别是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合计占比34.7%。 

  2   榜单概览:上海持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2.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沪深京居前三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19年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名,上海连续三年第一,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济南、苏州、天津位居前十。为衡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海归人才流入占比的加权结果。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人才净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力。其中,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指现居住地不在该城市、但简历投向了该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指现居住地为该城市、但简历投向了其他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指现居住地和简历投向地不一致的人才。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应届生流动人才/应届生流动人才总量,海归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海归流动人才/海归流动人才总量,分别反映城市对年轻高学历人才和海归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从结果看,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的上海市人才吸引力指数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随后三年持续第一;由于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人才政策吸引力强,2016-2019年深圳排名第3、3、3、2位;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排名为第1、2、2、3位,有所下降;广州则始终为第4位;杭州因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连续四年稳居第5;南京为第6、6、7、6名;成都2019年为第7名且近三年较为稳定;济南2019年为第8名,比2018年的第14名有所上升;苏州为第7、8、9、9,较为稳定;天津为第8、10、12、10名。2019年前50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3、6、8、3个;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32、14、0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100%、91%、17%、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有12、7、5、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