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资本市场不相信情怀:雷军竭力讲故事 林斌带头跑

发布人:港股周边

行情图

 

    一边是小米董事长雷军豪言让投资者赚一倍,预言市值可到千亿美元,一边却是公司总裁林斌大幅减持逾4000万股。雷军的故事讲给了所有的投资者,但带头跑的却是集团总裁林斌。

  雷军竭力讲故事,“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保驾

  8月20日,小米发布2019年Q2财报,当这家公司属于家电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的“鹬蚌之争”还在持续时,小米用互联网行业的效益“闪亮”了智能家电企业的眼睛。

  Q2财报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520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2.5%增长至14.0%;经调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71.7%,达到人民币36亿元。截至2019年6月末,小米的现金总储备已经达到人民币511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达到3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为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0%。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46亿元,同比增长15.7%。

  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还记得小米上市前夕,雷军曾预言:小米市值应该值上千亿美元。小米发布2019年中期财报后,雷军更是在微博上大呼“超预期”,但是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8月21日,小米集团股价高开低走,盘中一度下探至8.81港元,收盘价8.96元,下跌4.98%。昨日,小米股价更是低见8.53港元,再度触及历史新低,年初至今跌幅高达49.8%,股价依旧腰斩。而公司市值也没有实现1000亿美元,而变成了265亿美元。

  尽管小米集团在工信部“全国百强互联网企业”榜单中位列第15名,尽管雷军对每个涉足的新领域都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结果,尽管“参股不控股”的优秀并购模式给集团及其参股公司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竞争力,但作为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公司,小米的隐忧正暗暗发作。

  8月27日,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智博会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上表示,小米在今年年初把AIoT列为了跟手机同等重要的战略,启动了手机和AIoT的双引擎战略,承诺在未来5年时间里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AIoT领域除了手机作为核心引擎以外,还有电视、笔记本、智能音箱、路由器和极其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链。

  “这块业务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进展,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达到了270亿元,同比增长了49%。”雷军说,除了手机、笔记本之外,小米连接的智能硬件总量已经达到了1.96亿台,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消费类AIoT平台。

  资本市场不相信情怀,林斌减持4131万股

  正在雷军大呼业绩超预期之时,在公司“手机+AloT”双引擎驱动之时,雷军为大家呈现了小米的进步与成长,发展与未来。然而,现实就是现实,资本市场不相信情怀。公司股价却在公司业绩“超预期”之后大跌5%,一时间市场纷纷分析小米到底怎么了,业绩靓丽,股价为何又跌了?

  当时新浪港股综合市场消息发文《小米为何再跌5%:雷军能挽救利润却挽救不了股价?》提到了小米的业绩并非表明那么靓丽,关于小米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存在争议,周受资所说的“外部因素”和港股市况较弱以及港股投资者对小米这种新物种的不熟悉等。但是似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当时股价的大跌还和公司总裁减持有关。

  新浪港股在26日查询港交所披露易发现,小米总裁林斌在公司公布业绩后连续三日减持公司股份,共计减持4131万股,减持占林斌持股1.48%,减持之后林斌持股减少至11.47%。而这个时间也是在小米业绩公布后第一个交易日。今日小米最低见8.6港元,目前仍处于阴跌之势。

  对此,小米内部人士对新浪港股表示:林斌出售的股份,不超过其总持有量的1.5%;出售股份拟将一部分用作慈善用途,且已有部分股份转让到了慈善基金中。

  今日早间,小米进一步发布公告表示:林斌承诺承诺,为表达对小米集团长远价值的坚定信心 ,林斌自本公告日期起 365 日内 ,其本人及其控制的所有实体,均不会自行出售其直接或间接拥有的小米集团股份 ,慈善基金Bin Lin and Daisy Liu Family Foundation目前持有且已确认慈善公益用途的368.66万B类股除外。

  上午8:12分,林斌发布微博表示:10年前我有幸受雷总邀请参与创办小米,从创业第一天,我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小米。对于我,小米就是我事业的全部,没有之一。这次减持只占我所有股份的1.48%,小米依然是我事业的全部。我爱小米,我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这次自愿承诺未来12个月不再减持,也是我对小米有信心的体现。再一次感谢所有米粉、合作伙伴和媒体朋友的谅解和支持!

  小米的救赎,如何疏通小米“堵”患?

  慧悦财经发文表示:小米在营运上“堵”住了,而这颗大胆的“塞子”就是包括小米手机在内的智能硬件。新一轮产业升级过后,华为、OPPO、VIVO手机调整入市,给没有多少研发能力的小米重大打击。小米手机成了人们口中的“组装机”、“低端机”。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市场占有率仅为12.3%,销量同比下降19.3%。

  慧悦表示:小米推行的所谓“高性价比”策略就是价格战。如此争抢市场份额的结果就是“按下葫芦起一串瓢”,小米已经在为价格战付出代价。如果不及时调整,不但是智能手机,目前运作良好的互联网电视、空调、净水器等等实体制造都将面临类似的窘境。而疏通小米“堵”患,还是要靠品质和创新!

  2017年,小米进军物联网领域的成果显现,开发制造出了澎湃S1芯片。从此,IOT(物联网)版块异军突起。

  由于早早进入该领域,小米已与阿里、百度两位业界“大咖”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物联网研究专业人士指出,小米的AIOT战略或许只是开个智能硬件百货,与真正的物联网相去甚远。

  但即使是制造智能家电,市场也有千亿。格力、海尔、联想等众多家电巨头已布局其中。未来的小米何去何从,还得看如何治“堵”。

  凡是立体世界品牌之林的企业,无一不是将质量和创新奉若至宝。远在大洋彼岸的苹果,因为把单一产品做到极致,一度成为美股市值最大的企业;而创新路上举步艰难的华为也在手机芯片、5G技术、鸿蒙系统的研发上投入颇多。

  如果说坚持品质是打造品牌的通途,那么技术创新就是降低成本的天堑。

  解决小米“堵”患,不是靠所谓的“高科技”赋能,也不是靠好看的广告和大家半懂不懂的陌生词汇营销,而是要靠产品品质升级和研发创新。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Mark Purdy也曾表示,企业的增长应该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即技术和管理创新。

  如果在制造业领域不能坚持产品导向,那小米还是继续做回互联网行业的“跨界网红”吧。

  好在雷军对市场变化嗅觉敏锐、反应快速,小米虽然机构庞大,但调起头来却丝毫不显臃肿。

  目前,小米调整战略及营收结构,积极布局高端市场、提高产品售价“反哺”经销商、增加研发经费投入获取专利……这样的小米赢得了包括中信在内的众多券商的青睐,他们纷纷给出“买入”甚至“强烈推荐”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