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时间终于敲定。7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称,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首批上市共25家公司。此时距离3月22日上交所受理首批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刚好过去4个月。
科创板从诞生起就一直保持“火箭速度”:自去年11月科创板被首次提出,至科创板开锣,仅用时8个月;自科创板3月22日受理首批公司,至7月5日,104天内受理公司数量达142家;自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举行首次审议会议,一个月内已经产生31家过会公司。其中25家经证监会批复同意注册,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
随着科创板的开市,这块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将正式走向台前。
开市背后:批复提速,一天最多7家公司获“入场券”
截至7月5日晚间,上交所已受理142家公司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向118家公司发出了首轮问询函。
6月份一个月内上市委审议会议密集召开,截至6月28日共举办13场审议会议,上市委共审议通过31家公司的发行上市申请。6月14日,证监会批复同意华兴源创、睿创微纳两家公司科创板注册,首批获得注册“通行证”公司出炉。
7月份以来,证监会批复速度明显加快,最多的一天批复了7家公司的注册申请,至7月5日已有25家公司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科创板上市审核的程序分为受理、问询、上市委会议、注册、发行几个阶段。这25家公司其中10家公司于3月申报,另外15家也基本于4月上半个月申报,后期较快通过了交易所问询、上市委审议,以及证监会注册环节,因此拿到了首批上市的“入场券”。
科创板已过会但仍未拿到注册结果的6家公司,除了微芯生物之外,其他几家基本均为较后期过会的企业。
东北证券(9.410, -0.08, -0.84%)研究总监付立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首批上市是这25家公司,一方面与公司自身准备较为充分有关,很多公司是原来想报A股的主板中小创,在之前辅导、股改已经完成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规范性、科创属性等都是比较到位的,另外在交易所审核问询过程中材料的质量高、回复及时,使得通过速度较快。另一方面,科创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产生25家上市公司,也与实行注册制审核效率较高有关。
上交所7月5日表示,涉及上市交易的相关业务系统均已上线并平稳运行。首批公司上市前还将对交易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业务通关测试。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教育有效推进,首期科创板拟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培训班成功举办。至此,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探索,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坚持严标准、稳起步的原则,尊重市场规律,把好入口关,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改革定力,完善风险应对,抓好改革落地的各项工作。希望市场各方与上交所一起,共同迎接科创板鸣锣声起。
20家公司来自北上广苏浙,总融资额310亿元
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成色如何?从注册地来看,首批上市公司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北上广苏浙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这5个省市共有20家公司: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公司最多,均为5家;其次为江苏省,有4家公司;浙江省、广东省各有3家公司。另外,陕西省有2家,山东、福建、黑龙江各有1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25家公司集中于两大行业: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9家公司;二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8家公司。另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3家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家公司,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各有1家公司。
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拟融资金额共计310.89亿元,占2018年全年A股IPO募资总额的23%。其中,仅中国通号一家融资规模就达105亿元,占到全部25家公司融资总额的1/3。中国通号在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资产、营收、净利润规模均居首位,2018年营业收入达400.13亿元,净利润达37.17亿元;其也是科创板首家上市央企、首家“A+H”股上市公司。
在科创板,公司的科技含量备受重视。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25家公司中有1家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3家研发投入占比在20%-30%之间,7家在10%-20%之间,还有14家在0-10%之间。其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为虹软科技,2016年-2018年三年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30%,2018年占比达32.42%。另外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心脉医疗三家公司的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20%。
从上市标准的选择来看,20家企业选择市值要求最低的第一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有4家公司选择了第四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包括虹软科技、容百科技、中微公司、中国通号。还有天准科技1家公司选择了第三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对于首批上市公司的保荐工作,保荐数量最多的为中信建投(20.950,-0.14, -0.66%)证券,共保荐5.5家公司(其中有一家为联合保荐);其次华泰联合证券,共保荐3.5家公司(有一家为联合保荐);中信证券(23.540,-0.06, -0.25%)保荐了3家公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13.300, 0.15,1.14%)、海通证券(13.860, 0.07, 0.51%)各保荐2家公司。
下周密集“打新”,目前发行价最高为27.43元/股
注册生效后的公司已经陆续进入发行阶段。截至7月5日,除了交控科技、航天宏图、嘉元科技三家刚刚注册生效的公司之外,其余22家公司均已拿到股票代码,并披露上市发行安排。科创板股票代码以“688”开头,既可以顺序排号,也可以公司自主选号,目前001-010除了004号未有公司选择之外,其他号码均已被选走;此后的代码均不连续,有公司选择了088、333这样的号码。
截至目前,已经有4家公司完成了网上网下申购。科创板001号股票华兴源创于6月27日完成网上网下申购,7月2日公布发行结果,发行工作已完成。另外,002号睿创微纳、003号天准科技已经于7月2日完成了网上网下申购,006号杭可科技于7月3日完成了网上网下申购。
即将于下周一(7月8日)进行网上网下申购的澜起科技已经公布发行价格。从前5家公司的发行价格来看,发行价格最高的为杭可科技为27.43元/股,最低的为睿创微纳,为20元/股;华兴源创、澜起科技、天准科技发行价格则依次为:24.26元/股、24.8元/股、25.5元/股。
科创板市盈率打破了A股主板的“23倍魔咒”,目前已公布发行价格的5家公司市盈率均超过30倍。每股收益按照2018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睿创微纳市盈率最高,达79.09倍;其次为天准科技,市盈率为57.48倍;华兴源创、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的市盈率为41.08倍、40.12倍、39.8倍。
下周开始,科创板新股进入密集申购期。从目前已披露上市发行安排的公司来看,7月8日开始的一周内有18家公司进行网上网下申购,最多的一天7月10日有9家公司进行申购,另外7月11日、7月12日各有4家。
创业板开市时,首批上市共计28家公司。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数量略少于创业板。华泰联合证券前保荐代表人王骥跃表示,这样分批上市也有好处,市场可以延续,科创板新股上市也可以常态化。“31家一起上,可能后期就断粮了。”
付立春对记者表示,科创板开市初期,最主要的风险可能在于磨合。因为科创板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很多的交易规则可能不甚清晰,市场的实际交易买卖也没有先例,包括上市公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各方都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中摸索,或者说是在一个磨合不充分的情况下去前进,可能会产生一些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去分析和处理,付立春预计,在开市后,根据实际案例,可能还有一些规则需要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