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打通京津冀“任督二脉”! 房山变身武林高手有何秘籍?

发布人:管理员

作者:陈晨   编辑:陈晨    排版:张璐    审校:戴耀邦

来源:创邑icity



房山,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灰姑娘”。

从拥有800年采煤历史的煤都,到高新产业资源云集的科创之都,房山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华丽的产业转身。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房山区努力修炼,竟然成为打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任督二脉”的武林高手,在京雄科创走廊上自成一派。

这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灰姑娘的华丽转身

煤矿,曾经是令房山区傲娇的宝贝疙瘩。

房山的采煤史,可以追溯至明清以前。建国以后,著名的京西五大煤矿,有三座位于房山。小煤矿更是不计其数,2015年之前,仅仅在房山区史家营乡就有142座小煤矿。

作为北京的西南屏障,房山曾经是京郊第一工业大区,煤炭产量占全市的90%左右,为北京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大大小小的煤矿逐步关停,经历了产业转型的阵痛后,黑色的煤矿正在成为房山的历史。如今,一座座科技产业园拨地而起,为房山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距离金融街西南方向仅1时车程的房山区长沟镇,一个全新的京津冀金融坐标——北京基金小镇,正在以每周入驻十几家机构的扩容速度野蛮生长。到2020年,北京基金小镇预计引进机构将超过500家、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万亿。

长沟因汇聚万余汩汩泉眼而得名。当地人将其称为“宝地”,6公里长的弯曲泉水四通八达,清澈见底,泉水温度常年为14℃-16℃。从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出发,开车50分钟可以到北京市区,40分钟可以去雄安新区,半个小时就到北京新机场。

北京基金小镇的发展是房山产业变革的缩影。房山区金融办主任、北京基金小镇管委会副主任刘金辉此前坦言,房山已逐渐摆脱靠资源发展的局面。

翻看这些年房山经济发展史,从“煤都”“建材之乡”到现在的京雄科创走廊西线第一站,房山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又将在京雄科创走廊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打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督二脉”

房山区隶属于北京市,占地2019平方公里,人口83万。

在首都疏解功能谋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北京规划”将房山定位为:应建设成为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以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为引领的转型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能够集几大定位与一身,这与房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密不可分。

房山区位优势突出,是进出北京的西南大门。区政府所在地良乡是首都四个中心卫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

房山还是首都西南的交通枢纽。

房山东临首都第二机场,京原、京九、京广、京石等铁路穿境而过,107国道、108国道、京港澳高速、京台高速、京昆高速、京良路等连接内外,形成一航一轨三高速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的加持下,房山区成为北京科技产业转移的优先承载地也就不足为奇。

业内人士指出,房山身为京津冀区域的"黄金眼"和产业链接带,对自身的"动力源"要求将更苛刻,传统的工业园区可能无法满足房山飞速发展的节奏。按照北京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是发展重点,这是整个北京产业定位的主旋律。而在房山新中关村定位之下,科技创新又是区域产业发展的主题词。

早在2012年11月,房山区15.73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正式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产业转型拓展了空间。

近年来房山以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着眼于中关村功能全覆盖。2015年,房山与中关村紧密对接、联手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编制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已被列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

在2016年11月出台的《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关村南部创新城被提升到新高度。在纲要中,房山区正式提出了“一区一城”的功能定位,一区是指生态宜居示范区,一城就是指的中关村南部科技创新城。

如果说独特的区位优势给房山产业转型提供了巨大机遇,那么房山的立体化和放射状交通网,则如同打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督二脉’。

也正因为如此,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铁三角西南门户的房山,也肩负“内承外接”的区域重任——房山同时东临北京新机场、南接雄安新区,成为首都高端资源外溢,产业向南部转移的重要联通枢纽。

根据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房山将成为城市南部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而作为京雄科创走廊西线首站,房山将为首都科创资源向雄安沿线转移输送源源科创血液。

京雄科创走廊桥头堡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带来的历史机遇,在便利的交通网架构下,房山成为京雄科创走廊的桥头堡,是历史的必然。而房山雄厚的科创产业实力,成为其在京雄科创走廊上展现强大辐射力的基础。

房山区委书记曾赞荣此前表示,房山的产业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产业为核心,与中关村进行深度对接,打造科技、金融、文化三大创新平台,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拓展区。

如今在房山区内,大型高端产业园区林立,成为三大创新平台的重要载体。

在科技平台打造上,目前,房山科技创新城依托房山区长良、窦店两大城市组团和中关村房山园,构成“一城双核五基地”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双核”即长良、窦店两个城市组团。“五基地”即中关村房山园的五个组成园区,包括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北京海聚工程高科技产业园、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东区、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西区。

未来,以“一城双核五基地”为基础,房山丰富的科创资源将对京雄科创走廊的科创资源流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金融平台的打造上,北京基金小镇和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构筑了房山区金融业发展的两极,通过打造金融产业集聚载体吸引金融产业聚集,加速资本财富的聚集,房山将逐步成为京津冀财富管理中心。到2020年,北京基金小镇预计引进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万亿,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达到百家企业、百亿产值的规模。

这是一个双向影响。在京津冀金融功能一体化的过程中,将提升房山区金融产业增加值,并将推动房山区科技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而房山的金融平台将实现资本向津冀地区,特别是京雄科创走廊的输出和辐射。

在文化平台的打造上,房山重点进行长阳文创产业园、云居寺文化景区、北京文化硅谷、国际红酒城、乐高主题度假村、张坊国际赛车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

未来,文创资源将与科创资源紧密结合,在京雄科创走廊上形成资源良性流动,助推京雄科创走廊产业带的深化发展。

与此同时,房山强化顶层设计,助推科创产业深化发展。

2017年,房山初步编制完成《工业发展规划》《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发展规划》,推进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方案》;引入中关村智造大街房山服务平台,双创平台22家,入驻双创企业1630家;引入石墨烯种子企业孵化加速器等一批大项目,吸引两院院士14人、千人计划专家15人、海聚工程专家7人。

在房山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展现了房山在科创产业发展的更多部署。

报告指出,2018年,房山区将加快创新要素聚集,主动对接北京“三城一区”,发挥中关村房山园作用,引进一批重点研究机构、高精尖项目和团队;依托北京基金小镇和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引进培育金融产业链实体,打造首都金融“微中心”;依托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现代交通产业,以及新一代医药健康和智能装备产业;依托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前沿新材料产业。

“十三五”期间,房山将统筹考虑城市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探索与保定等地区在能源、汽车制造、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领域开展广泛务实合作,围绕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形成一批跨区域重点合作项目,鼓励企业间开展产业配套加工合作。

可以想见,作为京雄科创走廊的的桥头堡,房山产业链接带将对河北省产业形成渗透和带动,从根本上促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的推进和发展。

从“灰姑娘”到“武林高手”,房山将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江湖中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