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怎样一盘棋?京东农场开张背后的无人机阳谋

发布人:管理员

37af-fyzeyqa6407574.jpg   

    “这是一次大机会”

    借着无人机的植保、施肥功能,京东农场开张了。这确实是一场利国利民利农的好事,无怪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农场主、农资企业到现场。

    坐在记者身旁的一家是种地大户,全场对着京东的农服APP介绍拍拍拍,求学若渴的态度堪比小时候的课堂;另一边是内蒙古一家无人机教育机构,告诉记者,趁着这次机会就想把跟京东的合作谈下来,他说,“这是一次大机会。”

    另辟农产品上行蹊径

    然而反过来讲,对京东,这又何尝不是一件怎么算怎么划算的事呢?

    先从三个大方向看,物流上,在帮助了农特产品上行同时,也是在降低京东物流的货车空驶率,想想曾经载着一丢丢售后退换货的卡车驶回城市,未来将满载农特商品;

    平台销售上更是多了一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是城市消费者非常青睐的产品,流量、忠实消费者、品牌粘性……好处源源不断;

    金融上,拓展了一大批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客户,借贷生意红红火火,简直开辟了供应链金融的大蓝海。

    京东无人机的尴尬

    而对于京东发展农业共同体的切入点——无人机,这次也打出了一手好牌。

    京东无人机项目从2015年12月开始,遭受到的质疑声就没断过,炒作、噱头这类词似乎一直伴着京东无人机成长,很多人都在问京东,你们到底何时商业化?

    看着似乎风生水起的无人机市场:顺丰最近拿下了民航局批准的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京东获得江苏、陕西等多地空军试飞批准,与当地政府合作,成功在宿迁、西安、韩城等地测试……但事实上懂行的都知道,谈无人机送货为时尚早。

    否则亚马逊研究了那么多年无人机,不会仍停留在试飞、试配阶段,国际的货运无人机体系不成熟,有目共睹。

    更何况国内能管到无人机的职能部门不少:空军、政府、民航,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标准,职能划分又不清晰,情况复杂程度可能略低于航天项目。

    农业无人机恰到好处

    这让成长2年多的京东无人机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一直投钱却迟迟商业化落不了地,还要不断听着外界“忽悠”、“宣传”的质疑,他需要一个暂时的支柱项目,能撑起品牌美好,把不友好的声音压下去,最好还能挣点钱,挽回点成本投入,而农业应用恰好满足了一系列小要求。

    大批人才无处可去

    再者谈及无人机的职业化。据悉,京东目前在宿迁、西安等地都有无人机飞服学校,在宿迁飞服师培训班首开时报名人数就有400多人,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说一班50人,后续每月循环开班。而截止当时2017年7月,民航局的统计全国取得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的驾驶员接近2万人,并且以每月1500人到2000人的规模递增。

    然而事实上,无人机商业化本身渠道就不太宽阔,除了表演,就数无人机植保了。如何解决这些毕业学子的就业,京东不得不考虑,否则后续培训班无以为继。现在先把开放无人机赋能到农业可以很好解决。

    京东无人机学校的“金招牌”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兰玉彬计算,未来三个五年计划中,如果农业航空年处理耕地面积达到30%,那将拉动新增机型投入750亿元以上。

    而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操作这些新机。

    京东搭建的平台,天然有优势在人才准入上设定门槛,京东方面曾提到,无人机植保会要求资格证明才能注册上岗,承接农场主发布的任务。京东也认为自己的飞服师培训班和合作飞服师培训学校因为质量保证,其毕业证更容易获得认可,含金量直线上升。

    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京东招牌下的无人机飞服师培训学校或者合作学校将成为无人机教育里的黄埔军校,而一旦这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大批量带有京东基因,后续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挽回前期无人机投入

    与上述理由相关,新增机型的投入扩大,直接效应就是无人机产业的红火。京东一直标榜无人机都是自己研发探索,旗下无人机产业不少。

    据悉,辽宁壮龙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京东天鸿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生产制造企业都与京东存在莫大关系。

    因为货运无人机一直无法实现商业化,农业应用市场扩大,也能弥补不少京东无人机的成本投入。

    争取无人机标准制定的主动权

    最后则事关无人机标准制定的主动权。虽然无人机农业应用是相对成熟的体系,但行业标准、配套设施服务上依然是缺失状态。

    后续,如果京东农业共同体运转良好,实现了统筹农林业植保上下游各方供需的资源统一协调,在建设无人机植保行业的标准上,京东将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同样的,这也会给后续无人机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标准制定铺垫好的基础,例如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