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獐子岛今日复牌 金准数据财经分析师表示恐遭遇多个跌停

发布人:管理员


  金准财经讯:上演了第二季“扇贝去哪儿了”的獐子岛今日股票将复牌,同时,獐子岛也将公布对虾夷扇贝的盘点结果。

  对于獐子岛复牌后的股价走势,多位分析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或将遭遇多个跌停。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公司首次发现扇贝消失后,公司负债率逐年攀升,目前公司存在多笔银行借款,在扇贝消失造成巨亏的情况下,不排除负债率再度攀升。

  獐子岛在2月2日晚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去年11月发现存在底播虾夷扇贝死亡现象,但结合当时收获区域的亩产数据判断,不存在需要大幅减值或核销的异常情况。獐子岛公告称,公司承诺将不晚于2月5日披露盘点结果,公司股票自2月5日起复牌。

  复牌恐遭遇多个跌停

  2018年1月31日,獐子岛披露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公告称,公司正在按制度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同步实施监盘,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獐子岛也曾遭遇扇贝“消失”事件,在当年12月8日复牌后,公司股票连遭两个跌停,第三日大幅低开,随后翻红,至收盘下跌1.44%。

  “獐子岛公司再次曝出存货异常,令人震惊,这说明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新京报记者,监管层对此应予以严查,如果再次让投资者损失,应该追究相关人士的责任。

  宋清辉认为,根据公司此次预亏情况、市场行情以及2014年复牌后走势,预计此次獐子岛复牌后,很可能有至少三个跌停。

  “獐子岛几年前发生过类似事件,现在再度发生,说明公司并未对此前事件深入反思,治理存在缺陷。”财富证券研究员佘小云向记者表示,总体感觉獐子岛信息披露严重滞后。对于后市走势,预计投资者用脚投票,且獐子岛在技术上已经无支撑,预计至少出现多个跌停。

  “复牌当然免不了大跌,也许这次真的是扇贝跑了,但投资者的信任没有了。”大同证券策略分析师刘云峰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据刘云峰介绍,2016年末,獐子岛净资产为10.92亿元,据此计算,在扣除2017年全年亏损5.3亿元至7.2亿元后,归母净资产将可能下降为3.72亿元至5.62亿元,将出现每股净资产低于每股股票面值的情况。

  公司称扇贝11月死亡符合规律

  獐子岛2月2日晚的公布中称,根据1月31日修订的《2017年度消耗性生物资产盘点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盘点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拟增加至约300个。截至2月2日已累计盘点286个点位。

  此前在1月31日,新京报记者辗转联系到数位捕捞扇贝船员,船员称2017年11月初捕捞上来的扇贝出现异常,一多半死亡。

  在最新公告中,獐子岛称,对于媒体报道的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公司生产作业过程中,包括2017年11月在内的相关时点,亦发现存在底播虾夷扇贝死亡现象,但结合当时收获区域的亩产数据判断,不存在需要大幅减值或核销的异常情况。

  据獐子岛介绍,虾夷扇贝播到海底后,在约3年的生长周期里,存活数量随着生长时间增加而减少。在底播后的翌年春季存活率一般约为50%,收获期回捕率在10%左右时的亩产在30-40公斤左右。因此,相关媒体报道中所反映的2017年5-6月、2017年11月、2018年2月1日前等多个时点均发现底播虾夷扇贝死亡现象,符合虾夷扇贝的生长规律。

  獐子岛表示,气象台预报,2月3日-4日,养殖海域有大浪或中浪,可能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盘点及相关减值测试工作延迟。

  公司承诺将不晚于2018年2月5日(星期一)披露盘点结果,如因大风等天气 因素影响导致盘点工作延迟,公司将披露截至2月5日的盘点进度(包括盘点点位、盘点面积、预计核销及减值数据等),并承诺根据盘点事项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月4日,新京报记者致电獐子岛董秘孙福君,试图询问公司盘点情况及具体的分析报告等,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獐子岛负债率或持续攀升

  獐子岛可能面临的又一个危机是债务风险。

  此前,农行大连长海支行、工行大连普兰店支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向獐子岛出贷的3亿元长期借款,部分抵押物为11801万枚虾夷扇贝。此外,根据公司2017年三季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合计超过31亿元。

  目前,獐子岛债务率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13年,獐子岛负债率为54.07%,2014年发生扇贝“消失”后,负债率一跃上升至76.29%。2015年升至79.75%,2016年略微下降,负债率为75.60%,2017年前三季度为74.63%。

  宋清辉认为,如果参照獐子岛2014年经验,在獐子岛大幅预亏的情况下,不排除獐子岛债务率再攀新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长期以来,农业股都是上市公司造假重灾区。

  1996年6月上市的“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间,虚构营业收入达到36.90亿元,而实际仅6400万元,虚构净利润达到9.4亿元,实际是亏损3200多万元;1997年4月上市的丰乐种业(5.9000.000.00%),上市8年有6年造假,虚构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虚构利润4006万元;1997年6月上市的草原兴发,至2006年案发,累计虚构资产总计14.15亿元。

  “相比工业企业,农业公司往往地域面积大,牵扯范围广,会计师盘点难度高,导致会计师很难发现问题,不可预测的天灾,也方便企业造假,加上农业利润率低,加大了企业的造假冲动。”山东一位资深会计师告诉新京报记者。